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日本的近现代史研究:问题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7-12-30 20:16

  本文关键词:日本的近现代史研究:问题与挑战 出处:《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 近现代史 历史认识


【摘要】:近年来,日本的近现代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概而言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显著。第一,一些实证主义史学家或者逃避重大学术问题,陷入具体而琐碎的史料考证和史实还原,放弃了价值判断和宏观视野;或者自觉不自觉地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带来认识上的混乱;或者甚至以"实证"为幌子来歪曲和篡改历史。第二,"修正主义"史学罔顾学术操守和规范,以政治统领学术,信口雌黄,横行无忌。第三,多数"正视、反省历史"的研究或者因为过于专业化,或者因为右翼势力和政府阻挠和干扰其进入历史教育的领域,在社会上显得无力、无奈,影响力有限。可以说,上述状况,也是日本社会历史认识问题愈来愈突出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要避免将来走上歪路、邪路,近现代史研究状况的改观乃是基础性的工作之一。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modern history of Japan, there are some new features and trends. In general, there are three main aspects of the problem is obvious. First, some historians of positivism or escape of academic problems into specific and trivial textual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reduction, give up the value judgment and the macro perspective; or unconsciously to Overgeneralization, point to the face, bring the confusion of understanding; or even in the "empirical" as a pretext to distort history. Second, "historical revisionism" Disregard of academic integrity and academic and political norms, to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and run amuck. Third, most of the "face, reflect on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r because it is too professional or, because of right-wing forces and government obstruction and interference into the history of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the society is weak, helpless, the influence is limited.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situation is o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of problem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is sense, Japan to avoid future astray astray, modern history research status change is one of the basic work.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313.4
【正文快照】: 日本的历史研究十分发达,其中近现代历史研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如果翻翻该国史学界每年在《史学杂志》上对上一年度研究状况的综述,就可以发现其研究成果数量十分可观。不言而喻,历史研究的基本前提就是尊重史实,以史实作为论证的出发点。正因为如此,日本学者永原庆二曾经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昌;;精准思维方法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思维方法的论述[J];清江论坛;2015年03期

2 郝立新;;文明理念的价值意蕴和培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10期

3 艾国;刘艳;;从四个维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的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10期

4 李庆华;张博;;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自觉的四重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10期

5 徐汉滨;;十八大前后中国周边外交思想演进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5年28期

6 罗淳;;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7 余启利;肖锦龙;;鄂州市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8 林添旺;;略论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新发展[J];管理观察;2015年27期

9 卢东栋;李吉;;论公安民警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10 王晓娟;;“互联网+”与兵团经济融合发展的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锋;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苏国斌;当代中国高端人才自我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石茶;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探索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徐晓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崔玉亮;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设[D];安徽大学;2015年

6 赵琳宇;国家艺术创新制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7 连那;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向荣;试论历史认识与解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李振宏;试论历史认识的检验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3 冷岫;;史学主体与历史认识[J];学习与探索;1990年01期

4 林璧属;检验历史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J];江汉论坛;1995年06期

5 林璧属;历史认识性质辨析[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3期

6 林璧属;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真理性与合理性[J];哲学研究;2000年11期

7 曾小保;论历史认识的真理性[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郑先兴;历史认识的性质与历史学的科学性[J];南都学坛;2002年02期

9 王春红;历史认识的客观性[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管淑侠;;历史认识客观性的价值论诠释[J];思想战线;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景彦;;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2 许寿童;;中韩合作解决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可能性研究[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3 黄凯锋;;历史评价与历史认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王希亮;;从三个“负面因素”的影响解析日本战争责任与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5 徐启新;;第12届历史认识和东亚和平论坛光州大会侧记[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2期(总第111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近代史所 步平;建立面向未来的共同历史认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卜照晶;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漫谈[N];光明日报;2007年

3 文玖;历史认识的真理性能够检验吗?[N];学习时报;2006年

4 步平;历史认识如何跨越国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汪征鲁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认识的主客二重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谢颖;跨越、超越——新的历史认识[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薛倩;时间史:丰富和扩展历史认识的新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曾小保 单位:黄山高专马列室;历史认识真理的检验[N];安徽日报;2000年

9 记者 郭一娜;安倍称“继承历代内阁历史认识”[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10 记者 郭一娜;安倍重申继承以往内阁历史认识[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玲;论历史认识的客观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小保;历史认识主体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洪克宇;试论大众史学及其历史认识问题[D];云南大学;2013年

4 季岸先;沃尔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冉;历史学本质属性的两重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凤莲;关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新思考[D];延边大学;2005年

7 朱玉票;新时期史学研究中的史家主体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鹏;柯林武德历史认识主观性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56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356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c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