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北域强邻: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俄国印象

发布时间:2018-01-01 12:05

  本文关键词:北域强邻: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俄国印象 出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俄国观 中俄关系 俄罗斯形象 苏联观 以俄为师


【摘要】:自俄国成为中国的邻邦,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便发生了重要变化,俄国这个北方强邻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中的重要角色和重要参与者,即使它的角色往往并不"光彩"。中俄从"不打不相识"到今天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国对俄国的认识经历了从"鬼怪"到"威胁",从"良师"到"敌人",从"邻邦"到"伙伴"的转变过程,被中国时刻关注的俄国日益成为中国人检视自身发展得失的"参照",反映着我国民众对国家利益的高度认同感。当今我国民众对俄国形成的这种认知不仅展现出国人的俄国观日趋成熟的一面,而且是我国基于当前战略处境从国家利益出发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Abstract]:Since Russia has become a neighbor of China ,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China has changed greatly , and Russia ' s northern neighbou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ole and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the Chinese history stage . In China , Russia has experienced a changing process from " ghost " to " enemy " , from " evil " to " enemy " , from " neighbor " to " enemy " .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512;D829
【正文快照】: 俄罗斯是中国当今最重要的邻国与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可是在17世纪中期俄国哥萨克来犯我边境之前,由于中俄两国并不接壤,中国对俄国的所知几乎仅限于一个名称。即使是蒙古大汗的铁蹄曾将中俄两国同置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中国有关俄罗斯国家的知识依然乏善可陈。直到俄国的哥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德礼;吴伟;;中俄两国良好关系的印证——“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社会舆论调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05期

2 M.B.亚历山德罗娃;朱显平;孙绪;;中国对俄投资:现状、趋势及发展方向[J];东北亚论坛;2014年02期

3 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J];世界历史;2009年02期

4 郭文深;;俄罗斯国家名称变迁考——从“罗刹”到“俄罗斯”[J];江淮论坛;2010年03期

5 拉宾·帕维尔;;清朝俄罗斯文馆(18世纪初—19世纪中叶)[J];历史档案;2011年01期

6 谭树林;北京传教士团与俄国早期汉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李随安;;中国和俄罗斯:国家形象之比较[J];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04期

8 李随安;;半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形象在中国的变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杨卫华;;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J];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05期

10 董瑛;;国家治理体系关系社会主义成败——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文化的现代启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沈素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德治”与“和谐”——以《大学》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4 龙长安;高力克;;联邦制、国家统一与两种话语之争——对近代中国联邦制论争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5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6 陶季邑;;孙中山晚年才将其“大同主义”与“共产主义”等同起来[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7 罗衍军;;孙中山土地利用思想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8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章征科;;清末民初知识分子趋新意识的成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蒋玉珉;刘振宏;;孙中山合作主义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小叶;;从康有为“两考”的不同反响看戊戌时期的学术与政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3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粟尚正;;从“治天下”到“比天大”——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探析[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贾蕙萱;;留日三杰与辛亥革命——兼议宫崎滔天的鼎力襄助[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总第104期)[C];2011年

6 罗国辉;;社会改革与关注民生——孙中山与社会救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齐卫平;;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途程的历史考察[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8 宓汝成;;辛亥鼎革之际中国外债透析[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9 李一翔;;孙中山的合作思想与国民党的合作运动[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10 易惠莉;;日本汉学家冈千仞与王韬——兼论1860~1870年代中日知识界的交流[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日元;公元4至9世纪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6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8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楠;贺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国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春志;民国文官抚恤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燕玲;早期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J];世界历史;2009年02期

2 臧颖;中国俄文教育的开端与经验教训[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黄岭峻;30—4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计划经济”思潮[J];近代史研究;2000年02期

4 郑大华;谭庆辉;;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J];近代史研究;2008年03期

5 黄岭峻,杨宁;“统制经济”思潮述论[J];江汉论坛;2002年11期

6 张连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统制经济思潮与自由主义者的反应[J];历史教学;2006年02期

7 高文风;我国的第一所俄语学校——俄罗斯文馆[J];黑龙江大学学报(外语版);1979年02期

8 杨玉林;俄国传教士团与十八世纪的中俄关系[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9 李随安;;中国和俄罗斯:国家形象之比较[J];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04期

10 郝淑霞;中国俄语教育的最早尝试——俄罗斯文馆[J];中国俄语教学;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1364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364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6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