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二战后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变化

发布时间:2016-12-13 19:54

  本文关键词:二战后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3年

二战后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变化

陶漫漫  

【摘要】:二战后美国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促使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改善种族歧视的法律法规,黑人地位得到很大提升;第二次女权运动,美国的性别歧视减少,美国女性的地位得以提升。在这些背景下,拥有着既是黑色人种又是妇女这两种身份的黑人妇女,其地位不断变化。而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作为美国黑人女性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经济、教育、家庭等方面的地位得到巨大提升。本文从历史学的研究角度,辅以社会学、妇女学、种族学的知识对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进行考察,,从而描绘出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的主要形象,以此侧面来反映战后美国的社会变化。本文主要是分三个部分对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进行考察: 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基本结构以及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为本文的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是对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在概念上做了界定,分析了二战前黑人女性中产阶级的构成状况及其在战后的主要变化。第二章,首先简要分析了黑人女性中产阶级在二战前的经济、政治、教育和家庭地位的状况;接着重点从政治地位、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以及家庭角色四个方面分析了二战后黑人女性中产阶级的地位变化;通过二战前后的对比分析,认为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的地位在战后获得很大提升。最后从二战、二战后产业结构调整、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等方面对黑人女性中产阶级地位提升的原因进行了概括。第三章,归纳总结了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的阶层特点,同时分析了二战后黑人女性中产阶级地位变化对美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第三部分为本文结语部分,总结概括了黑人女性中产阶级在二战后的地位改善状况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同时指出黑人女性中产阶级仍然面临着社会歧视,需要这一群体共同努力来提高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68;K712.5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时春荣;战后美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及其影响[J];世界历史;1987年04期

2 倪婷;;女性、阶级与种族因素的互动——美国妇女史研究[J];世界历史;2009年06期

3 刘峻;美国“中产阶级”及其经济地位的初步分析[J];经济评论;1996年05期

4 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朱世达;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的演变与思考[J];美国研究;1994年04期

6 张建辉;美国中产阶级的经济现状[J];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晓云;民权运动以来美国黑人妇女地位的变迁及其成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于丹;1960-1980年美国妇女就业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华;战后美国妇女就业状况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90年代)[D];苏州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坤;张丽;;理想与困境:肯定性行动计划与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王远启;;民主党派对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导的内涵分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陈东冬;我国中产阶级研究的现状、意义及需要拓展的几个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林晓兰;;都市女性白领的身份建构——一个社会学的分析框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余志森;美国多元文化成因再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林广;纽约市族群地位的历史考察——对《1992年纽约市族群地位的调查》的一种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戴卫平,徐星;美国英语词汇与美利坚文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崔雪茹;;美国个人主义研究述评[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王萍;;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史彤彪;;自然法思想对美国《独立宣言》的影响[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秋梦;;父权制下的两性困境——《伊坦·弗洛美》的女性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金玲;;沿海地区人口职业流动的性别分析——以宁波地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石秀印;;中产阶级的收入公平感研究报告[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陶楠;吕屏;;由美国视听工业“自律”演进的历程看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经济意义[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屈书杰;;南北战争前教会教育黑人的努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秦美珠;;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历程、理论特征及其意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何肖朗;;美英非虚构文学后现代发展的历史诠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晶;;中国大众传媒对本土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现象初探[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德雷;;期望状态与地位等级秩序的维持[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科;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娟;安全与发展的博弈[D];南开大学;2010年

7 梁红光;联邦制理念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D];南开大学;2010年

8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10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爽;尼克松总统的岁入分享改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松;尼克松政府就业培训政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与特点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尤维丽;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黑人投票权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沈敏;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江疆;浅析美国妇女角色转变:1920-1960[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宋莉娟;第一次美国妇女解放运动之起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丽娜;当冲突遭遇种族:美国电影《撞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春荣;战后美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及其影响[J];世界历史;1987年04期

2 王恩铭;从政治边缘走向政治中心──70和80年代的美国妇女运动之追踪[J];世界历史;1995年02期

3 刘绪贻;《女性的崛起》评介[J];世界历史;1996年03期

4 李青,傅颖;美国家庭问题的历史考察[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5 周晓虹;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6 刘峻;美国“中产阶级”及其经济地位的初步分析[J];经济评论;1996年05期

7 郑文;美国家政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11期

8 宋淑珍;进步主义时期的美国女权运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9 黄虚峰;工业化与美国妇女地位的变化[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4期

10 沈瑷瓈;史崙;;在美国的华裔妇女[J];历史研究;198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伟德;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景跃军;战后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捷;美国进步时代的女子高等教育[D];河北大学;2001年

2 王巧平;美国“肯定性行动”大争论[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3 张晓云;民权运动以来美国黑人妇女地位的变迁及其成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睿;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妇女政治地位转变的原因再探讨[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林红;20世纪美国女子高等教育若干问题初探[D];河南大学;2006年

6 周晓艳;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海荣;论二战后美国科技发展及其对就业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6年

8 汪敏;美国妇女就业的起因与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刘婕;美国妇女与男子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20世纪60-70年代)[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嵇敏;论19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书写的社会性和政治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2 杨清波;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概观[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哈旭娴;;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中国[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4 王军;陈雅洁;;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张字;;美国黑人女性双重身份的寻回——论《紫颜色》主人公的觉醒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6 刘志芳;王军;;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文化身份与边缘创作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刘志芳;;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笔下的身份书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5期

8 杨华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流变初探[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4期

9 罗良功;;一部富有创意的研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品的专著——《种族、性别与身份认同》一书评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张晓敏;;百年沧桑——1830—1930年的美国黑人女性写作[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燕;发型与美国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梁波;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锦妍;民权运动中后期美国黑人女性身份意识的觉醒[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玲;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小说的人道主义情怀[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寇艳;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探析[D];南昌大学;2013年

6 刘艳;种族·性别·文学的百纳被[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盛兰;从骡子到女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明惠;冲破“他者”的囚笼[D];吉林大学;2014年

9 何乙曌;论《流沙》中非裔美国女性主体性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齐婷婷;无人知晓的玫瑰[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二战后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12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8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