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02:49
  荣辱观是道德个体在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大学生的荣辱观是其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大学生立身处世。因为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同一时期的大学生有着基本相同的荣辱观。但是,因为荣辱观形成的具体环境不尽相同,因此,他们之间还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学校教育为主导,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从而指导实践。本文是通过大学生荣辱观的理论基础入手,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且在大连和郑州两座城市五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依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和大学生荣辱观形成的环境两大部分对数据进行分类描述,分别总结概括出大学生荣辱观和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现状,得出大学生荣辱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荣辱观培育问题的成因,最后,基于实证数据,提出了改进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主要对策,认为学校是大学生教育的主体,因此要巩固高校荣辱观教育的主体地位,通过“两课”教学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的基地,在教师的师德教育中强调荣辱观教育;同时还要改进高校荣辱观教育的人文环...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一般概述
    1.1 荣辱观的内涵
        1.1.1 荣誉观、耻辱观以及荣辱观的含义和实质
        1.1.2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其他社会荣辱观的区别
        1.1.3 荣辱观与道德、人生观和义利观的简要区分
    1.2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含义、特点和内容
        1.2.1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含义
        1.2.2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特点
        1.2.3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内容
    1.3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理论基础
        1.3.1 中国古代优秀荣辱教育思想的继承
        1.3.2 西方正确荣辱教育思想的借鉴
        1.3.3 马克思主义荣辱教育思想的指导
    1.4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现实意义
        1.4.1 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4.2 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4.3 有利于推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4.4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1.4.5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大连郑州两座城市五所高校为例
    2.1 调查研究的范围和采用的技术方法
        2.1.1 样本的基本情况
        2.1.2 问卷的结构
        2.1.3 技术方法
    2.2 基于调查的大学生荣辱观及其教育的现状展示
        2.2.1 大学生荣辱观现状
        2.2.2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现状
    2.3 大学生荣辱观现状的分析
        2.3.1 大学生宏观上具有正确的荣辱观
        2.3.2 大学生荣辱观存在的问题
    2.4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4.1 教育方式和接受方式上存在差距
        2.4.2 教育内容缺乏
        2.4.3 教师道德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2.4.4 荣辱观教育的传播渠道弱于大众传播
        2.4.5 家庭教育中荣辱道德教育的匿乏
3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消极影响
        3.1.1 全球化负面影响和西方错误思潮的冲击
        3.1.2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实际存在
        3.1.3 网络及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3.2 学校因素对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影响
        3.2.1 教育方法机械僵化
        3.2.2 教育内容陈旧落后
        3.2.3 部分教师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3.2.4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公益精神的缺乏和恶性竞争的加剧
    3.3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影响
4 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改进措施
    4.1 巩固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的主体地位
        4.1.1 把高校“两课”建成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的主渠道
        4.1.2 在教师中开展以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容的师德教育
    4.2 改善高校荣辱观培育的人文环境
        4.2.1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校园文化主题建设活动
        4.2.2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增强“知荣”、“知耻”的人格修养教育
        4.2.3 学校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携手共建活动
    4.3 健全高校荣辱观教育的培育机制
        4.3.1 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实践机制
        4.3.2 形成抑恶扬善、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
        4.3.3 形成扶正祛邪、褒美惩恶的评价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现状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098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098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0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