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大学精神的反思与重建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

发布时间:2021-03-26 22:50
  大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理性的殿堂,是最神圣的场所,大学精神的本质是民族之精神,是文化之精髓,因此中国的大学精神应有强烈的中国民族色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大学精神都在重建和革新,而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一方面应体现中华民族的精髓,另一方面应包容全球文化,融入世界文化色彩。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时代的,也是未来的。中国大学虽为西方的舶来品,但是中国的大学精神在历史上却有迹可循,自洋务运动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西方文化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平衡,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试图在中西文化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指引。本文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先通过立论假设“大学精神应该是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精髓”开展,一边用文献法对大学的本质和近代以来中国大学精神的发展史进行研究和梳理,一边对该论点进行访谈。在访谈了中西方的学者之后,蒋发现在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下,人们对于大学精神的理解有着文化本质上的差异。所以,关于假设“大学精神应该是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精髓”这一问题,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是有差异的。然后,通过对访谈文本的研究和对中...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大学精神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建潮流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趋势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概念界说
        (一)大学
        (二)大学精神
        (三)文化与教育
        (四)中国传统文化
    五、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章 近代以来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嬗变
    第一节 近代以来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反思——基于访谈结果
        一、文化差异
        二、教育模式差异
        三、规则差异
    第二节 近代以来中国大学精神的发展阶段
        一、1840-1949萌芽期
        二、1950-1978探索期
        三、1979-今繁荣期
    第三节 当代大学精神的失落
        一、文化碎片化
        二、现代化与中西文化对冲悖论
第二章 大学精神的中西之辨
    第一节 中西大学精神之异
        一、“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文化结构之异
        二、“科学真理”与“心即理”:高深学问之异
        三、“自我”与“大我”:培养目标的之异
    第二节 西方大学精神所长
        一、追求真理
        二、学术自由
    第三节 融贯东西的中国大学精神
        一、“仁”的时代意义
        二、“明道济世”的人文情怀
第三章 “横渠四句”与当代大学精神
    第一节 “横渠四句”的内涵
    第二节 “横渠四句”与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横渠四句”的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1.泰希勒对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对泰希勒教授的访谈
    2.TheInterviewofJaromir
    3.TheInterviewofJana
    4.年兆好访谈
    5.夏雨访谈
    6.胡晓悦访谈
附件



本文编号:3102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02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