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2 09:33
  教育现代性既是用以描述现代教育的一个概念,也是教育的一种文化价值和以反思批判为主要特征的思维方式的规定;它与教育现代化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教育现代性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它不像教育前现代性那样,以群体为本位,而是以个体为体位;它以理性主义、个体主体性发展或个体自由为核心取向。这里,个体主体性即个体作为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独特性、自律性、积极性、能动性、选择性、超越性;它以个体的自我意识为前提,只有个体获得了自我意识,个体才能获得了主体性(自我意识即主体意识),个体只有形成了自我意识,个体主体性才是可能的。 教育的合理性与理性有着密切联系,教育的合理性是随着理性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前现代性以客观理性或外在世俗权威为合理性基础。尽管古希腊教育与中世纪教育一样,都以客观理性为合理性基础,但在古希腊教育那里,客观理性的主观化倾向已相当鲜明。在西方历经文艺复兴及其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育的合理性基础发生了由以客观理性为合理性基础向以主观理性为合理性基础的移转。在这种移转过程中,教育现代性的理性主义、个体主体性或个体自由原则得以生成、并牢固确立起来;培养具有理性、自由精神品格的人...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一、本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
        (一) 现代性与教育现代性
        (二) 教育现代性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三) 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
    二、本研究的任务、意义与方法
        (一) 本研究的任务
        (二) 本研究的意义
        (三) 本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教育前现代性的合理性基础:客观理性
    一、古希腊时期的教育合理性在于合乎从客观理性分有的理性
    二、中世纪教育的合理性在于合乎理性化身的上帝
    三、合乎从客观理性分有的理性与合乎理性化身的上帝之间的差异
第三章 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基础:主观理性
    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教育合理性观:合乎理性或人性
    二、新教教育: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思想在襁褓中诞生
    三、启蒙运动:以主观理性为合理性基础的教育现代性的全面生成和牢固地确立
        (一) 以主观理性为合理性基础的教育现代性的启蒙
        (二) 康德——现代性、教育现代性思想的集大成者
第四章 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危机
    一、悖论型结构的教育现代性
        (一) 教育理性化与教育整体精神的冲突
        (二) 教育的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冲突
        (三) 教育的客观效应与主观效应的冲突
        (四) 个体主体性的生产性与占有性之间的冲突
        (五) 构作性自我与被构成性自我的冲突
        (六) 个性化与平面化的冲突
        (七) 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二、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危机的缘由
        (一) 理性的排他性
        (二) 理性的分裂性
        (三) 理性的控制性
        (四) 理性的非批判性
        (五) 理性的非创造性
    三、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问题的元理论解析
        (一) “合理性”的理论一般
        (二) 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之元理论解析
第五章 教育现代性的中国境遇
    一、文化前现代性的根深蒂固与个体本位的主体性的缺失
    二、民族主义的中心化情节与教育现代性的缺场
        (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古典传统原封未动
        (二) 从“五四”前后到新中国成立:流产的教育现代性
        (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非现代性的教育现代性方案的实施
        (四) 从改革开放至今:艰难行进中的教育现代性
        (五) 控制时间的教育前现代性仍控制着教育的空间
    三、教育现代性与新老传统的冲突举隅
        (一) 学生个体主体性发展与教育的前现代性的冲突
        (二) 教师个体主体性发展与教育前现代性的冲突
第六章 教育现代性启蒙和发展的实践合理性
    一、教育现代性启蒙、发展的社会历史实践的合理性
    二、教育现代性启蒙、发展的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第七章 以实践合理性为“标底”的吁求教育现代性的进路
    一、吁求不可缺席者的实践原则
        (一) 个体本位原则
        (二) 个体权利原则
        (三) 理性原则
        (四) “分化”原则
    二、吁求不可缺席者的反思向度
        (一) 以维护教育现代性为出发点,反思教育现代性的悖论或内在冲突
        (二) 站在发展教育现代性立场上,反思教育的传统性
        (三) 在强化教育现代性的本土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形成跨文化视野的反思意识
        (四) 在警惕全球化对教育的负面影响的同时,认真反思、仔细清理教育的非现代性
        (五) 在辨析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与教育现代性关系的基础上,判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适切性
        (六) 在进行外指批判的同时,进行内指的批判
第八章 教育现代性的反主体性效应的克制——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重建
    一、以包含了多元特质的理性精神为合理性基础的教育现代性
        (一) 它是从肯认人作为一种总体性存在出发的
        (二) 它充满了反思精神
        (三) 它以智慧理性去被补充工具理性的不足
    二、以交往理性和复杂理性为合理性基础的教育现代性
        (一) 以交往理性为合理性基础的教育现代性
        (二 )以复杂理性为合理性基础的教育现代性
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115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15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4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