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对话与理解 ——外语教学本真探索

发布时间:2021-03-31 06:47
  本文从文化语言观视角,以对话理论、哲学诠释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心理学等为指导,采用文献分析、互文对话理论分析、逻辑思辨、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涉及到外语教学本真的应然研究、外语教学现状的实然解析、外语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外语教学本真回归的策略四个方面,旨在破除传统语言工具论和应试教学的规约,追寻外语教学的哲学发展思路,探寻“对话与理解”外语教学思想,对外语教学本真予以新的关照和寻觅。本文追溯了外语教学的应然状态,包括:外语教学与外语语言及文化的关系,外语教学与母语及文化的关系,外语教学本真即促成不同语言的跨文化对话与理解;解析了外语教学的实然现状,包括:外语教学俨然是各种考试的手段,外语教学把学语言变成了语言学,外语教学过于强调语言技能训练,外语教学的“对话与理解”流于形式,外语教学现实与目标相距甚远:剖析了外语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理解”观念淡薄,主体与主体的“对话与理解”环境丧失,外语与母语的“对话与理解”方法欠缺,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对话与理解”过程简单,人与文本的“对话与理解”形式单一;探讨了外语教学本真回归的策略,包括:更新外语教学理念,重塑...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我国外语教学现状不如人意
        二、外语教学研究没有真正揭示外语教学的本真
        三、对话理论的启发
        四、以理解为中心的诠释学的启示
    第二节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关于外语教学本真的研究
        二、关于对话教学研究
    第三节 本选题研究内容及核心概念阐释
        一、研究内容
        二、核心概念阐释
    第四节 理论依据与假设
        一、理论依据
        二、理论假设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六节 研究目的与创新
        一、研究目的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外语教学本真的应然研究
    第一节 外语教学与外国语言及文化的关系
        一、外语教学与外国语言的关系
        二、外语教学与外国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外语教学与母语及文化的关系
        一、外语教学与母语的关系
        二、外语教学与母语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 外语教学本真:促成不同语言的跨文化"对话与理解"
        一、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迁移现象
        二、不同语言表层文化的"对话与理解"
        三、不同语言深层文化的"对话与理解"
        四、对话与理解:外语教学的本真
第三章 外语教学现状的实然解析
    第一节 外语教学演变为各种考试的手段
        一、外语考试异化现象透视
        二、考试异化导致"教"的异化
        三、考试异化导致"学"的异化
        四、六级考试在高校和社会上影响很大
    第二节 外语教学把学语言变成了语言学
        一、外语教学传授大量的英语语言知识
        二、外语教学混淆"语言"和"言语"
        三、外语教学的理性化程度过重
    第三节 外语教学过于强调语言技能训练
        一、强调语言技能训练的听说法一度辉煌
        二、注重语言技能训练的交际法趋之若鹜
        三、听说法和交际法都不针对外语教学的内容
    第四节 外语教学追求形式而非本真
        一、形式主义面面观
        二、形式主义引发诸多的教学问题
        三、形式主义引发诸多的师生问题
    第五节 外语教学现实与目标相距甚远
        一、考分高不代表能力强
        二、应用能力强不代表能考高分
        三、竭力所学无以真正致用
第四章 外语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教师与学生的外语教学观念错误
        一、"一元知识观"促成课堂上独白性语言
        二、应试教学造就课堂上语言意义单一化
        三、表面的形式对话体现教师的霸权意识
    第二节 外语教学生态环境失衡
        一、教师中心论破坏师生关系的平衡
        二、极端的学生中心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师生双主体生态环境悄然消失
    第三节 外语与母语的"对话与理解"方法欠缺
        一、学外语只重"学得"忽视"习得"
        二、外语教学缺乏对母语文化的足够重视
        三、外语与母语的"对话与理解"缺乏"学得"和"习得"的融合
    第四节 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对话与理解"过于简单
        一、缺乏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二、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
        三、对话产生的文化误读被认为是对话失误
    第五节 人与文本的"对话与理解"形式单一
        一、狭隘理解"文本"与"对话"的涵义
        二、泛化处理"文本"与"对话"的资源
        三、阅读对话沿袭三段式教学模式
第五章 外语教学本真回归的策略
    第一节 更新外语教学理念
        一、让"鲇鱼效应"激活应试沉局
        二、重视语言的社会性、文化性、发展性和交际性
        三、以词汇活用增大语言发展空间
    第二节 重塑外语教学目标
        一、纠正外语教学的过度与不足
        二、树立本真的外语教学目标
        三、本真的外语教学目标之路
    第三节 建构"对话与理解"的师生关系
        一、主体间性是"对话与理解"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
        二、建构对话的主体间师生关系
        三、建构理解的主体间师生关系
    第四节 追求文本的"对话与理解"价值
        一、重视文本的"对话与理解"意义
        二、开发文本的"对话与理解"价值
        三、促成文本意义的生成
    第五节 "对话与理解"外语教学模式的理性建构
        一、模式的宏观框架
        二、五项教学要求
        三、七项实践内容
        四、三项实施重心
        五、教师的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话型课堂文化的建构[J]. 赵洁.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2)
[2]EFL写作水平测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邹琼.  外语学刊. 2008(06)
[3]对话教学:为思维而教[J]. 吕星宇.  教育学报. 2008(03)
[4]戴维·伯姆对话思想及“对话教学”浅析[J]. 袁春平,范蔚.  大理学院学报. 2008(01)
[5]基于“语际语内错误”的英语教学探索[J]. 邹琼.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01)
[6]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水平测试模式研究[J]. 邹琼.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6)
[7]魏晋玄学的教学对话启示[J]. 李学,张传燧.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5)
[8]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J]. 张传燧,赵荷花.  教育研究. 2007(08)
[9]对主体性教育的反思与教学途径建构[J]. 蔡光源,郝亚男.  中国教师. 2007(08)
[10]学习动机研究的特点、问题及走向[J]. 范春林,张大均.  教育研究. 2007(07)

博士论文
[1]审美与审丑[D]. 杨云萍.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 罗祖兵.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对话教学研究[D]. 张增田.西南师范大学 2005
[4]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 沈晓敏.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D]. 吴少玲.浙江师范大学 2007
[2]对话教学研究[D]. 邱美琴.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对话教学实践的深化研究[D]. 黄宗芬.广西师范大学 2006
[4]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 潘艳.广西师范大学 2006
[5]对话教学中知识获得基本方式的研究[D]. 吴小叶.四川师范大学 2005
[6]从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D]. 刘耀明.华东师范大学 2005
[7]对话与超越[D]. 雷美位.湖南师范大学 2005
[8]基于对话理论的阅读教学的研究[D]. 吴继巧.华东师范大学 2006
[9]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 陈秀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4
[10]对话教学初探[D]. 李宝庆.曲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10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10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