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大数据背景下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3 16:59
  主体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之一,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为主体所特有的特征和性质、属性和机能的总和。对主体性的探索和追寻,是两千多年哲学发展中持续不断的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线索,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真善美、拓展自由度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在西方思想史上,主体性思想萌芽于古希腊的文化鼎盛时期,经过中世纪漫长的沉寂之后,在文艺复兴的召唤下重新复苏,并成为近代哲学得以奠立的基点和轴心。然而,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片面发展了理性主义的认知主体性,遂又遭到了现当代哲学、后现代哲学的激烈批判甚至彻底消解,“主体性的黄昏”、“主体已死”等不绝于耳。问题在于,如果抽离了主体性,人将何以为人?人之为人的有限性和人类价值的永恒性,向哲学提出了最高问题:必须重建主体性!主体性的重建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更加尖锐的挑战。大数据技术在增强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也给主体性造成了新的迷失与困境,技术的双刃性与主体性的两面性之间的张力在大数据背景下愈发难以平衡。走出主体性的当代困境,重塑当代主体性的努力,需要发挥马克思哲学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功能。马克思哲学实践论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人出发,强调人不仅是抽象的“...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难点
        1.4.2 创新点
第2章 主体性及其历史发展
    2.1 主体性的内涵与类型
        2.1.1 主体性的基本内涵
        2.1.2 主体性的主要类型
    2.2 主体性的觉醒
        2.2.1 主客意识萌发
        2.2.2 主体意识形成
        2.2.3 人的主体性确立
    2.3 主体性的张扬
        2.3.1 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对主体性的弘扬
        2.3.2 工业文明与主体性的现实提升
        2.3.3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对现代西方主体性思想的超越
    2.4 “主体性的黄昏”
        2.4.1 认知主体性的困境
        2.4.2 主体性的负面效应
第3章 大数据背景下人的主体性提升
    3.1 实践能力的跃迁
        3.1.1 社会生产的大发展
        3.1.2 社会交往的普遍化
    3.2 认知能力的提升
        3.2.1 人脑的解放
        3.2.2 思维方式变革
    3.3 把握未来的能力增强
        3.3.1 风险预测
        3.3.2 行为预测
第4章 大数据背景下人的主体性困境
    4.1 人的主体性异化
        4.1.1 人与数据相异化
        4.1.2 人的数据化存在
        4.1.3 大数据技术异化
    4.2 人的主体性消解
        4.2.1 数据主义
        4.2.2 数据鸿沟
        4.2.3 “单向度的人”
第5章 大数据时代人的主体性的重塑
    5.1 在虚拟实践中发掘现实主体
        5.1.1 虚拟社会的现实基础
        5.1.2 在虚拟主体中确立现实主体性
    5.2 正视大数据与数据技术
        5.2.1 恢复人的尊严
        5.2.2 平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5.3 完善技术与制度
        5.3.1 规避技术缺陷
        5.3.2 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学术活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现实意蕴[J]. 李宝刚,华果.  知与行. 2017(07)
[2]重建个体性:个体的“自反性”与人的“自由个性”[J]. 贺来.  探索与争鸣. 2017(05)
[3]国内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研究[J]. 余慧.  学术探索. 2016(08)
[4]化解“主体性原则”困境的一种新尝试——《“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评介[J]. 程慕青.  理论观察. 2016(03)
[5]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生态维度[J]. 李晓梅,程显波.  学术交流. 2015(12)
[6]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与域外效力[J]. 齐爱民,王基岩.  社会科学家. 2015(11)
[7]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论纲[J]. 孙德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8]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三个基本维度[J]. 贺来,葛宇宁.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3)
[9]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 冯登国,张敏,李昊.  计算机学报. 2014(01)
[10]国际共运理论视野下的朝鲜主体思想[J]. 杨荣华,左安嵩.  学术探索. 2013(09)

博士论文
[1]“主体性”观念的现代合理性[D]. 郭晶.吉林大学 2012
[2]论主体性的历史生成[D]. 赵海英.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大数据时代人的生活样态嬗变及其对策研究[D]. 聂逢夷.华侨大学 2017
[2]从“抽象主体性”到“具体主体性”[D]. 王洋.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84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84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d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