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4 20:03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社区学院迎来了一次全方位的通识教育改革。改革首先明确了社区学院通识教育的含义和价值,即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对美的鉴赏力、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等对于生活在现代自由社会里的人必不可少的品质。通识教育的最大价值,是帮助学生用知识、经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来武装自己,从而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其次,通过改革,社区学院都明确了通识教育的目标,并把目标细化成具体而详细的学习目标或学习结果,再根据这些具体的目标来进行通识课程的设置、实施和评价。最后,改革还明确了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合的重要性,强调在职业教育项目中注入通识教育,并发展了较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可以说,社区学院的通识教育改革确定了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的新的格局。本文通过对社区学院的通识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以及职业教育项目中的通识课程体系的分析,总结出社区学院通识教育的四大特点,即具体且易于操作和评估的通识教育目标、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对通识教育学习结果的评估、强调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目前,强调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合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的许多高...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美国国内的研究
        1.3.2 中国国内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美国社区学院的通识教育改革
    2.1 社区学院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2.1.1 改革背景——社区学院通识教育质量下降
        2.1.2 社区学院通识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
    2.2 改革的过程
        2.2.1 关于通识教育的本质、内容和价值的大讨论
        2.2.2 改革的内容
    2.3 社区学院通识教育改革的结果
        2.3.1 改革取得的成绩
        2.3.2 改革的不足之处
第三章 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与内容
    3.1 州层面的通识教育目标与内容
    3.2 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与内容
第四章 社区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和评估
    4.1 通识课程实施
        4.1.1 社区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4.1.2 应用科学副学士学位中的通识课程体系
    4.2 通识教育评估
        4.2.1 校外机构对学院通识教育的整体评估
        4.2.2 学院内部对通识教育学习结果的评估
第五章 社区学院通识教育的启示
    5.1 确定总目标,根据总目标制定可操作和可评估的能力目标
    5.2 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5.3 注重对通识教育学习结果的评估
    5.4 注重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
附录1 卑尔根社区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及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基于对四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 向丽.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2]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J]. 向丽.  职业技术教育. 2008(07)
[3]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面临的挑战[J]. 任长印.  职业教育研究. 2007(10)
[4]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J]. 彭振宇.  职业技术教育. 2007(13)
[5]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探索[J]. 陈智.  教育研究. 2007(03)
[6]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目标的构建[J]. 盛光希.  当代教育论坛. 2006(17)

博士论文
[1]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D]. 任钢建.西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启迪[D]. 李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9
[2]高职院校“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D]. 周艳琳.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高职通识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 吴地花.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研究[D]. 刘秀波.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86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86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f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