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18-19世纪中西花卉纹样的研究与在家纺中的创新应用

发布时间:2021-05-17 01:39
  18-19世纪是中西方文化交流最频繁的时期,在漫长的两个世纪内,中西方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在纹样中曾经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艺术特征。而花卉纹样作为这一时期中西方必不可少的装饰纹样,为纺织品的面料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从染织图案的角度来看,研究这一时期的中西方花卉纹样,是对中国清王朝鼎盛时期与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花卉纹样中表现出的艺术特征进行比较与剖析,中国的艺术风格曾在这段时间内对西方的洛可可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典型西方学习与模仿中国的阶段。本文从18-19世纪中西方花卉纹样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美学、建筑风格等方面来讨论造成中西方花卉纹样在形象与表达情感上有所差异的原因。而文化的传承性使传统的花卉纹样对现代家纺的设计依旧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的纺织品市场虽然目前在稳定的环境中发展,但是在设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弱势。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家用纺织品研发市场也蕴藏了发展空间与商业契机。通过市场品牌调研、目标人群调研等方式,笔者希望把传统的花卉纹样进行创新再设计,既体现传统中西花卉纹样的形象特征,又要把18-19世纪曾风靡一时的中西合璧的艺术特征表现出...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内纺织品发展状况
        1.1.2 家用纺织品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1.2 研究意义
        1.2.1 社会意义
        1.2.2 经济意义
        1.2.3 文化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检索法
        1.3.2 定量调研法
        1.3.3 主体比较法
第2章 18-19 世纪中西方宫廷纺织品花卉纹样研究
    2.1 18-19世纪中国花卉纹样概述
        2.1.1 花卉纹样的造型特点
        2.1.2 花卉纹样的色彩与工艺
        2.1.3 时代特征
    2.2 18-19世纪西方花卉纹样概述
        2.2.1 花卉纹样的造型特点
        2.2.2 花卉纹样的色彩与工艺
        2.2.3 时代特征
    2.3 中西方18-19世纪花卉纹样的比较
        2.3.1 美学观点的差异
        2.3.2 造型的差异
        2.3.3 不同宫廷建筑结构对花卉纹样造成的差异
        2.3.4 色彩的差异
第3章 18-19 世纪中西方花卉纹样在现代家纺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3.1 室内空间与纺织品
        3.1.1 客厅与纺织品
        3.1.2 餐厨与纺织品
        3.1.3 卧室与纺织品
    3.2 中西方传统花卉纹样在现代家纺中的应用
        3.2.1 调研分析
        3.2.2 花卉纹样在室内空间纺织品的运用形态
第4章 传统花卉纹样在现代纺织品中的创新应用
    4.1 设计的理念
        4.1.1 体现人文性
        4.1.2 表现艺术性
        4.1.3 重视低碳环保
    4.2 传统花卉纹样在室内纺织品中的具体设计
        4.2.1 设计定位---提升家居室内环境艺术感的装饰壁挂
        4.2.2 空间定位与人群定位
        4.2.3 传统花卉的创新方式
        4.2.4 设计的色彩
        4.2.5 设计的工艺与材料
    4.3 设计的成果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成果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成果
    5.3 进一步需要展开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关于传统花卉纹样在室内纺织品的应用的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卉之魅——浅论中世纪到十九世纪欧州纺织品花卉纹样的风格流变[J]. 曾玉蓉.  流行色. 2010(07)
[2]传统纹样的吉祥观念与现代纺织品设计[J]. 肖玮.  消费导刊. 2010(06)
[3]中西方审美意识中的差异性探微[J]. 叶绪民.  世界文学评论. 2006(01)
[4]“帛”可通“白”[J]. 邢儒南.  辞书研究. 1984(05)



本文编号:3190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90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d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