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自由教育与女性自主意识的唤起 ——从女性教育史看女性审美意识形态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1-05-18 21:55
  本论文主要从教育学、美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女性教育进行研究,试图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方法分析出自由教育、女性审美、自主意识这些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和意义。论文直指女性的生存问题,结合马克思“社会形态说”、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教育、生存与审美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作者摆出“自由教育是一场建构主义的自我审美教育”和“自主意识是女性审美主体意识的强势回归”的两个观点,并对自由教育这个来自于高等教育界的专业词汇进行了新的阐述。作者认为自由教育是关乎人的自由发展的教育,不应该被局限在某个特殊的时段、某种学校或某个特殊的人群里。本文所关注的自由教育是针对女性的自由教育,关注的是女性的自由发展的教育。自由与美从来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而女性审美的主客体迁移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本文以中国女性审美意识的历史变迁为脉络来找寻中国女性教育在女性审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国女性的审美意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经历了原始发生、崩塌重建和自觉构建的三个阶段。美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有对女性美有不同的价值定位,而统治阶级则将“美”的标准通过教...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价值
    二、女性教育与审美价值取向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教育、生存与审美
    第一节 女性教育与生存
        一、女性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是一场“复演”
        二、自由教育是一场建构主义的自我审美教育
    第二节 女性审美与女性教育及生存问题的关联
        一、主客体的变迁折射出女性教育及生存问题
        二、自主意识是女性审美主体意识的强势回归
第二章 中国古代女性教育及审美变迁
    第一节 中国古代女性教材
        一、以刘向的《列女传》为代表的纪传行实类
        二、以班昭的《女诫》为代表的阐明义理类
        三、以吕坤《闺范》为代表的论传综合类
        四、以《女论语》为代表的仪则规范类
    第二节“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妇女审美观的标志
        —、妇德
        二、妇言
        三、妇容
        四、妇功
    第三节“四德”与“女子无才便是德”之间存在悻论
第三章 民国时期女性教育与审美
    第一节 民国时期女性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清末民初女性教材的意义
        一、使女子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使命感
        二、使女子开阔眼界,接受新知识概念思维
        三、培养女子德性,修身明理继承传统美德
        四、培养谋生技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三节 女性自主意识的苏醒及自由教育的兴起
        一、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
        二、自由教育在五四时期得到发展
        三、知识女性的勇气与彷徨
        四、“良妻贤母”审美观的逆输入
    第四节 林徽因——中国女性教育的成功范式
        一、林的一生符合社会对中国女性的价值审美
        二、林的成功离不开其他人很难企及的优越的教育条件
第四章 现当代女性教育与审美
    第一节 社会与教育界剧烈动荡冲击了审美观
        一、革命时期的女性教育
        二、特殊年代里的“铁姑娘”
    第二节 当代社会女性审美多元化与女子教育的缺失
        一、当代社会的女性审美呈现多元化倾向
        二、当代女性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第五章 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女校的回归重新调整当代女性审美
        一、赖以生存的职业技能
        二、贤妻良母的道德礼仪
        三、个性自由的自主意识
    第二节 大学的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的主要载体
        一、通识教育是传统人文自由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大学应提供给青年女性更高的视域
    第三节 文化女性主义和美的指向是中国女性教育的未来指向
        一、文化女性主义终成为女性审美不可忽视的部分
        二、美的指向是女性教育的永恒主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柯、本雅明与阿甘本:什么是当代?[J]. 汪民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6)
[2]人文关怀的缺失——从萨克雷看曹雪芹的男权话语[J]. 丁丽蓉,李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3]初探马克思社会环境教育的思想[J]. 龚超.  湖北社会科学. 2010(06)
[4]从有限渗入到广泛传播——清末民初中小学教科书的民主政治启蒙意义[J]. 石鸥,吴小鸥.  教育学报. 2010(01)
[5]我国女性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探讨[J]. 武晓伟.  学理论. 2010(04)
[6]我国最早的现代意义的教科书——清末我国早期女子教科书[J]. 石鸥.  书屋. 2008(08)
[7]提高女性主体意识 减少女性职务犯罪[J]. 陈祖英.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8]文化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性别平等[J]. 周小李,胡修银.  教育评论. 2007(05)
[9]中国传统女性伦理观的基本内涵[J]. 易银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03)
[10]“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J]. 金一虹.  社会学研究. 2006(01)

硕士论文
[1]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缘起及演变[D]. 雷熙.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古代蒙学读本对现代少年儿童启蒙教育的借鉴价值[D]. 呼庆伟.安徽大学 2007
[3]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研究[D]. 李春雨.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94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94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