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 ——基于课程文本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6 10:25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可以说是课程的改革,而每一次课程改革又都是一次课程价值的选择。我国幼儿教育课程领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是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研究幼儿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需要借鉴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发展演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而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我国近百年来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演变的历史作为研究对象。从1903年湖北武昌幼稚园的开办至今,我国有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已经发展了百余年。在1922年进行的学制改革中,幼儿园教育制度正式成为学制系统的一部分,幼儿园课程改革也因此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使中国拥有了第一个自己的专门的幼儿教育课程文件,这标志着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幼儿教育界所进行的第一次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此后,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我国幼儿教育史上陆续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在改革中,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也发生了相应的嬗变。本文以课程价值取向为历史主线,研究中国幼儿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幼儿园课程的变化,旨在明晰我国幼儿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1. “钟摆”现象:中国幼儿园课程发展进程中需要反思的价值取向问题
        2. “二元对立”与“单向度”取向:幼儿园课程价值理论存在的对立思维
        3. “学前教育的春天”: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机遇与隐患
        4. 学术研究的需要:对中国近百年来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流变系统研究的缺失
    (二) 核心概念界定
        1. 幼儿园
        2. 幼儿园课程及课程文本
        3. 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三)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四)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1. 研究的意义
        2. 论文的创新之处
    (五) 文献综述
        1.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2.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六) 研究设计
        1. 历史分期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3. 主要研究方法
        4. 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
一、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渊源
    (一) 中国传统蒙学思想—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源头
        1. 蒙以养正:中国传统蒙养教育的目的观
        2. 正之以礼:教育目的中以伦理道德的养成为第一位
        3. 重视读书识字:传统蒙养教育的一大特点
        4. 在教育方式上重视正面教育
        5. 注重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二) 清末民初的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转折点
        1. 清末“中体西用”的学前课程价值取向
        2. 民初(1912-1918)更倾向于“共和精神”的学前课程价值追求
        3. 清末民初学前课程价值取向的共性
    小结
二、价值和合:“单元中心制”时期的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一) “单元中心制”时期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背景
        1. 政权更迭的政治形态
        2. 弃旧纳新、百花齐放的文化生态
        3. 此起彼伏的教育思潮
        4. 民国时期教育方针与幼儿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二) “单元中心制”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形成
        1. 学界关于幼稚园课程的理论探讨
        2. 幼稚园课程的本土实验
        3. 官方对幼稚园课程改革的支持和推动
    (三) “单元中心制”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表征
        1. 幼稚园课程的价值定位
        2. 幼稚园课程的价值体现
        3. 文本分析:幼稚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表征
    小结
三、学术理性主义与社会适应:“仿苏分科”时期中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一) “仿苏分科”时期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背景
        1. 现代化的歧路:新中国政治形态的困境与危机
        2. “服从于政治”“为政党服务”: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的政治取向
        3. 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转向
        4. 新中国教育方针与相关幼儿教育政策
    (二) “仿苏分科”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形成
        1. 拒西学苏:我国幼儿课程理论价值选择的官方导向
        2. 弃西从苏:新中国时期幼儿教育学术界关于课程理论的选择
        3. 从照搬到自主探索: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调适
    (三) “仿苏分科”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表征
        1. 课程价值定位
        2. 课程价值体现
        3. 文本分析:建国初十余年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价值表征
    小结
四、社会重建主义:“革命文体”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一) “革命文体”时期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背景
        1. 无序的高度集权——中国政治形态的病变
        2. 政治的附庸:文化大革命时期彻底畸变的文化生态
        3. 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要革命”的指导方针
    (二) “革命文体”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形成
        1. 全盘否定“文革”前党和政府的幼儿教育方针
        2. 幼儿教育的政治化和阶级斗争化
        3. 对幼儿园教育目标及内容的批判与重定
        4. 新的课程与教材改革方针的出台
    (三) “革命文体”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表征
        1.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定位
        2.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在教材中的体现
        3. 文本分析: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表征
    小结
五、学术理性主义:“统编教材”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一) “统编教材”时期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背景
        1. “恢复旧体制”下“向民主迈步”:“后文革时代”政治形态
        2. 解放思想:“后文革时代”的文化苏醒
        3. 碰撞中的价值坚守:“后文革时代”教育理论的保守取向
        4. “后文革时代”的教育政策与基本方针
    (二) “统编教材”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形成
        1. 对“文革”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批判
        2. 幼儿教育界的实验探索与学术研究
    (三) “统编教材”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表征
        1.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定位
        2.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体现
        3. 文本分析: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表征
    小结
六、自我实现:“领域课程”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一) “领域课程”时期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背景
        1. 政治民主化——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形态的价值取向
        2. 崇尚人文精神:“文化热”浪潮中的生机盎然的文化转向
        3. 教育思潮与教育理论的强劲推动
        4. 国家教育政策方针的演变
    (二) “领域课程”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生成
        1. 幼儿园教育理论的转变
        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的幼教改革
    (三) “领域课程”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表征
        1.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定位
        2.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体现
        3. 文本分析: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表征
    小结
七、重返和合:“活动体验课程”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一) “活动体验课程”时期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背景
        1. 以人为本: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形态的价值立场
        2. 和合共融:21世纪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立场
        3. 西方新教育理论思潮的深入影响
        4. 教育政策导向
    (二) “活动体验课程”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生成
        1. 幼儿园课程改革学界关于“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讨论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的深度推进
        3. 几种国外经典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引入与践行
    (三) “活动体验课程”时期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表征
        1.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定位
        2.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体现
        3. 文本分析: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表征
    小结
八、流变态势
    (一) 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历史流变
        1. 从学科到领域:课程设置的变化
        2. 趋向“和合”: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总体发展变化
        3. “道德观念”在“价值灌输”取向中基本居于首位
        4. 课程目标叙写方式逐渐凸显表意目标和儿童主体
    (二) 课程组织形式、内容来源及教学模式的变化
        1. 我国幼儿园课程组织形式在实质上一直是学科形式
        2.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取向趋于价值和合
        3. 我国幼儿园教学模式的变化与课程组织形式相关,呈现出灵活多样性
    (三) 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分析
        1. 价值关涉类故事一直居于主导,但价值无涉类故事呈上升起伏趋势
        2. 教科书价值取向发展变化的总体态势
        3. 道德价值更侧重个性品质发展取向
        4. 意识形态取向从重“领袖”到重“爱国家爱民族”转变
        5. 教科书中文本人物的流变特点
九、历史反思
    (一) 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百年流变的整体特点
        1. 传统蒙学思想是影响着中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一条文化暗流
        2. 教育理论思潮是中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嬗变的风向标
        3. 课程实验的力度和广度决定着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科学性
        4. 时代精神总是较为明显地体现在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之中
        5. 中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历经百年流变之后再呈“和合”之势
        6. 幼儿园课程价值中人文精神的不足
    (二) 处理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的反思
        1. 规约与超越:如何处理政治与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关系?
        2. 静水与风浪: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价值中的向度?
        3. 为何而变:基于外来教育理论还是本土课程实验?
    (三) “传统知识”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的命运的反思
        1. 知识教学并非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源
        2. 知识学习与“童年快乐被削弱”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3. 适宜的知识学习能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4. 确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课程知识观
    (四) 幼儿园课程中人文精神的反思
        1. 从“畏天”到“爱人”:幼儿园课程中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嬗变
        2. 涵育“真善美”:幼儿教育视域中人文精神的终极诉求
        3. “窗边的小豆豆”:什么是充满人文意味的幼儿园课程
    (五) 打破二元论:确立基于儿童发展的价值“和合”取向
        1. 二元对立: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幼儿园课程价值思维
        2. 儿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主体与价值起点
        3. 儿童发展的内涵: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体系构成
    (六) 价值慎思:幼儿园课程编制与实施主体应养成的习惯
        1. 价值慎思之“为了谁”
        2. 价值慎思之“为了什么”
        3. 价值慎思之“输出内容的价值适切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禁教”:幼儿教育必须走出的误区[J]. 刘小红,廖其发.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8)
[2]论幼儿教师资格的“品性”标准[J]. 刘小红,杜尚荣.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04)
[3]也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意识”——基于教育研究的理论思考[J]. 于述胜.  教育研究. 2012(01)
[4]幼儿园“禁教”思想辨析[J]. 刘小红,杨晓萍.  学前教育研究. 2012(01)
[5]重构教育史观:1929—2009年[J]. 张斌贤.  高等教育研究. 2011(11)
[6]关于我国早期阅读的文献综述[J]. 罗咏梅.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5)
[7]教育理论本土构建的方法论论纲[J]. 于泽元.  教育研究. 2010(05)
[8]对教育史学若干基本问题的看法[J]. 周洪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1)
[9]社会史研究的本土化取向[J]. 邓宏琴.  读书. 2008(12)
[10]论当代学前课程的价值取向[J]. 路晨.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8(12)

硕士论文
[1]幼儿园课程文本中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D]. 夏竹筠.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河南省农村私立幼儿园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研究[D]. 陈英姿.河南大学 2009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审视[D]. 孟丽美.西南大学 2007
[4]论中国学前课程的历史演变[D]. 蒋雅俊.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06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06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b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