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代价问题初探

发布时间:2021-06-10 10:0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代价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众多的理论成果彰显了代价问题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片面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却造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从代价论的角度来讲,就是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精神代价。其主要表现为政治冷漠和金钱崇拜,“感性化”和病态的社会心理,法治意识淡薄和伦理道德失范,“现实”原则和共产主义信仰危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趋利化、庸俗化裂变,社会诚信危机等等,并体现出非理性、工具理性、伴生性的特征。其深层原因是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社会人文环境的恶化以及理论认知的导向偏差。解决的途径主要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利益格局、构建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破除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消除不必要的垄断,保证市场主体的合理竞争与机会均等。加强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铲除“人治”和“官本”机制的政治土壤;分权制衡,构建反腐防腐的制度机制;彰显公平正义,构建服务型政府。净化社会环境,构筑富有新时代精神的伦理道德机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理论渊源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精神代价”概述
    2.1 代价的内涵及其实质
        2.1.1 代价内涵的哲学界定
        2.1.2 代价与成本、风险、失误、否定的关系
        2.1.3 代价的实质和分类
    2.2 精神代价的意蕴
        2.2.1 精神代价的提出
        2.2.2 精神代价的内涵
        2.2.3 社会发展中的精神代价
第3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精神代价的表现及特征
    3.1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代价的主要表现
        3.1.1 政治冷漠和金钱崇拜
        3.1.2 “感性化”和病态的社会心理
        3.1.3 法治意识淡薄和伦理道德失范
        3.1.4 “现实”原则和共产主义信仰危机
        3.1.5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趋利化、庸俗化裂变
    3.2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代价的特征
        3.2.1 非理性盛行
        3.2.2 工具理性泛滥
        3.2.3 隐形积累加剧
第4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代价产生的深层原因
    4.1 理论认知的偏差
        4.1.1 理论误区难以突破
        4.1.2 主流文化的导向偏差
    4.2 现实运作的多重失误
        4.2.1 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
        4.2.2 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
        4.2.3 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4.2.4 社会人文环境的日趋恶化
第5章 实现合理性发展与优化精神代价的现实路径
    5.1 合理性发展与合理性精神代价
        5.1.1 合理性发展和合理性精神代价的评判标准
        5.1.2 正视不合理和不必要的精神代价
    5.2 实现合理性发展与消除不合理的精神代价的现实路径
        5.2.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合理性发展的制度机制
        5.2.2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制衡权力
        5.2.3 净化社会环境,重建国民的精神家园
        5.2.4 重塑共产主义信念与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改革的路径及其走向[J]. 郑永年.  炎黄春秋. 2010(11)
[2]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问题的再探讨[J]. 张文军,王绍臣.  科学社会主义. 2010(05)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若干误区辩正[J]. 陈曙光.  党政论坛. 2010(10)
[4]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危机的历时过程与克服路径[J]. 施惠玲,荆学民.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5]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反思[J]. 俞吾金.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6)
[6]利益格局变迁与非直接利益冲突[J]. 谢海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7]超越“现实”的“现实关怀”——马克思哲学如何理解和关注现实?[J]. 贺来.  哲学研究. 2008(10)
[8]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J]. 宋海.  大陆桥视野. 2008(05)
[9]意识形态论域中的若干理论误区透视[J]. 郭文亮,吴志敏.  宁夏社会科学. 2008(02)
[10]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研究综述[J]. 孙来斌,田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6(03)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改革的代价研究[D]. 张道全.南京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发展代价成因探析[D]. 张国立.广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22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22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2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