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传统知识危机与后现代知识分子角色定位

发布时间:2021-06-13 11:54
  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知识论哲学从古希腊发源的本体论发展到笛卡尔所完成的认识论框架,曾经促进过整个哲学的繁荣昌盛,但是也对其发展造成限制和束缚,甚至将其推向危机的边缘。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西方近代哲学的所谓“认识论转向”的缺陷和弊病。既然从认识论转变为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或者罗蒂的“对话的解释学”已经被相对论所证明为不可能,那么是否应该由认识论回归于本体论?如果说海德格尔所谓“在的遗忘”使得传统知识论哲学陷入认识论的框架而走向衰落,那么对“在”的重新追寻的本体论回归,则是传统知识论哲学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新的历史契机。西方近代哲学家对存在的追问可追溯到康德。康德揭示了这种认识论框架的有限性,并提出了超验的领域,给出了传统知识或理性的界限,为“存在”保留了位置。黑格尔作为这种知识论的理性主义的集大成者,利用理性超越理性而抵达“绝对”的神秘主义的最高境界。马克思真正回到人的存在,创建实践唯物主义,把哲学重新置于存在论的维度。然而,从西方哲学家们对于“存在”的追寻历程可以看出,无论是康德的保留超验领域,还是黑格尔的抵达神秘主义,亦或是马克思的生存实践,都不得不受到某种立场的限...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论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传统知识危机
    2.1 传统知识危机和知识分子危机
        2.1.1 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关系
        2.1.2 传统知识危机及其表现
        2.1.3 知识分子危机及其表现
    2.2 传统知识论哲学的发展脉络
第3章 传统知识危机的出路及其困难
    3.1 尼采对于后现代性的构造
    3.2 哈贝马斯对“沟通理性”的构建
    3.3 海德格尔的“哲学终结论”
    3.4 德里达虚构“DIFFERANCE”
    3.5 利奥塔对“元叙事”的质疑
    3.6 罗蒂批评“镜式哲学”,对“教化哲学”的倡导
第4章 以全息思维应对传统知识危机
    4.1 从“全面的思维”到“全息思维”
    4.2 全息思维的生命感应性和高维性
    4.3 东方的全息思维与西方的叙事思维
第5章 后现代知识分子角色定位
    5.1 “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型
    5.2 知识分子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5.2.1 知识分子的立法功能及其没落
        5.2.2 知识分子的阐释功能及其兴起
        5.2.3 知识分子的批判功能及其重要性
    5.3 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
        5.3.1 公共知识分子的“利益陷阱”
        5.3.2 独立知识分子的终极价值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息思维的文化源起——张远山《伏羲之道》评述[J]. 李劼.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8)
[2]“人之死”——《词与物》的主旨及其哲学意蕴[J]. 莫伟民.  哲学研究. 2015(04)
[3]福柯话语理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维[J]. 郭军.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01)
[4]论福柯对现代性的批判[J]. 胡颖峰.  浙江社会科学. 2014(03)
[5]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时代特征[J]. 夏基松.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1)
[6]理性与社会进步——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哲学论争[J]. 李福岩.  理论月刊. 2012(01)
[7]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J]. 邓晓芒.  现代哲学. 2011(03)
[8]卢梭的问题——纪念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发表260周年[J]. 尚杰.  世界哲学. 2010(05)
[9]纪念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R·罗蒂[J]. J.哈贝马斯,天一.  世界哲学. 2009(04)
[10]知识分子:一个从批判到实践的社会群体——兼论托尼·本尼特的知识分子观[J]. 曹成竹.  社会科学评论. 2009(02)



本文编号:3227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27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