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人本主义刑法解释范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13:37
  一般认为,现代刑法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保障人权,而保障人权的最基本要求是实行罪刑法定,防止罪刑擅断。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是犯罪、对某种犯罪处以何种刑罚,刑法必须事先明确予以规定,法官依据法律的规定定罪量刑。但由于刑法文本是由语言构成的,语言本身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加之社会情势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刑法适用时必须解释。然而,应当如何解释刑法,则形成了多种解释理论,有的理论甚至尖锐对立。如关于解释的主体形成了以法官或法律精英的解释为准的精英理论与以公众的理解为准的大众化理论;关于刑法解释的目标形成了固守规则字面含义的形式解释论与探求刑法文本的实质与精神的实质解释论;特别是关于公众通过媒体表达对案件的看法与意见,到底是民众的正当权利还是民众干扰司法,也形成了尖锐对立的观点;等等。不同的解释理论其理念、视角、框架与方法不同,决定了解释结果具有差异性。而由于刑法的不同解释关涉着公民个人的财产、人身自由甚至生命,关涉着公民的痛苦和死亡,因此,确立正确的解释理念,构建科学的解释理论,是刑法解释与适用的核心与基础。基于这一逻辑理路,尽管刑法解释理论众多且研究深入,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该文引入库...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2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二
    三
第一章 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特点及源流
    一、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概念及特点
        (一) 人本主义的含义
        (二) 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概念
        (三) 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特点
    三、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源流
        (一) 西方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源流
        (二) 我国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源流
第二章 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理念与视角
    一、对规则主义刑法解释的理念与视角的反思
        (一) 规则主义刑法解释的理念与视角
        (二) 规则主义刑法解释理念与视角的缺陷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理念及其要求
        (一) 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理念——以人为本
        (二) 以人为本理念在刑法解释中的要求
    三、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视角及其要求
        (一) 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视角——理解人本身
        (二) 理解人本身在刑法解释中的要求
    四、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理念与视角的优势功能
        (一) 明确了刑法解释的最终目的
        (二) 解决了刑法解释中知识来源的问题
        (三) 实现法理与情理的融合
        (四) 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
        (五) 体现刑法解释的人文关怀价值理念
第三章 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主体
    一、为什么规则主义刑法解释消解主体是不正确的
        (一) 强调解释的客观性,忽视解释的主观性
        (二) 强调法制的统一性与权威性,忽视解释的差异性
        (三) 承认解释的主体性,否认解释的主体间性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将主体纳入解释框架的意义
        (一) 完善了刑法解释的理论框架
        (二) 承认解释的主体间性对司法的影响
    三、主体角色的差异性对刑法解释的影响
        (一) 解释主体的不同角色
        (二) 司法机关、司法人员与社会公众在刑法解释中的关系
第四章 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标准
    一、对现有刑法解释标准的的检讨
        (一) 立法原意说提出的刑法解释标准
        (二) 文本客观意思说提出的刑法解释标准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标准——互动主体间的共识
        (一) 语用学的共识意义观
        (二) 刑法的共识基础
    三、共识作为刑法解释标准的意义
        (一) 为刑法解释提供合法性基础
        (二) 化解公众与司法机构及司法人员间解释的冲突
        (三) 限制法官的任意解释
        (四) 消除刑法解释理论中的一些争议
    四、共识的基本类型及其识别
        (一) 刑法解释中共识的基本类型
        (二) 罗尔斯"重叠共识"论在刑法解释中的应用
第五章 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方法
    一、人本主义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
        (一) 矫正和弥补规则主义解释方法的局限
        (二) 丰富了刑法解释方法论的内容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 文义解释
        (二) 体系解释
        (三) 社会学解释
        (四) 对话协商
    三、人本主义刑法解释方法制度化的典型模式
        (一) 直接对话协商模式
        (二) 间接对话协商模式
后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定罪量刑的社会学模式[J]. 汪明亮.  现代法学. 2009(05)
[2]回归“马锡五”的思考[J]. 张卫平.  现代法学. 2009(05)
[3]量刑与定罪互动论:为了量刑公正可变换罪名[J]. 高艳东.  现代法学. 2009(05)
[4]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的若干问题[J]. 胡云腾,李玉萍.  法律适用. 2009(08)
[5]网络表达的民主考量[J]. 陈伯礼,徐信贵.  现代法学. 2009(04)
[6]量刑的技术与情感——以许霆案为例[J]. 李兰英.  政法论坛. 2009(03)
[7]刑法解释的困境与出路[J]. 夏朝晖.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05)
[8]协商民主中的协商、共识与合法性[J]. 陈家刚.  清华法治论衡. 2009(01)
[9]我国刑事司法领域若干重大现实问题探讨[J]. 赵秉志.  南都学坛. 2009(02)
[10]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民主[J]. 周永坤.  法学. 2009(02)

博士论文
[1]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 吴立志.吉林大学 2008
[2]法官解释确定性的研究[D]. 李伟.山东大学 2007
[3]刑事和解研究[D]. 葛琳.中国政法大学 2007
[4]法律解释权研究[D]. 魏胜强.山东大学 2007
[5]陪审制研究[D]. 施鹏鹏.西南政法大学 2007
[6]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D]. 武飞.山东大学 2006
[7]实证法学的反思及规范解读[D]. 刘东升.山东大学 2006
[8]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研究[D]. 纪诚.中国政法大学 2006
[9]法律概念的解释[D]. 吴丙新.山东大学 2005
[10]陪审团的历史与价值[D]. 郭光东.华东政法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227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27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a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