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5 15:06
  本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剖析对比了中外人文素质教育的历程,揭示了人文素质教育否定之否定的必然融合趋势,从理论上论证了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并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做一具体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亟待加强的结论。借鉴国外理工科院校和我国其他省份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针对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提出了具有黑龙江本省特色的人文素质菱形教育模式,从观念转变、课程设置、文化整合、监督控制完善等诸方面提出了强化黑龙江省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对策。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人文素质的含义
        1.1.1 人文素质的内涵
        1.1.2 人文素质的外延
        1.1.3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1.2 选题背景分析
        1.2.1 社会背景
        1.2.2 文化背景
    1.3 选题意义分析
        1.3.1 对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发展的意义
        1.3.2 对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1.5 本论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第2章 国外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究
    2.1 西方科学、人文教育否定之否定融合过程的思想探源
        2.1.1 古希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高度融合
        2.1.2 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
        2.1.3 近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重新融
    2.2 国外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
        2.2.1 国外理工科院校STS教育的理论探讨
        2.2.2 国外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践
    2.3 国外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可借鉴之处
        2.3.1 国外理工科院校的通识教育理念
        2.3.2 加强理工科院校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2.3.3 国外理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
    3.1 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薄弱的文化机理分析
        3.1.1 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文文化对科学文化排斥
        3.1.2 我国近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继续分离
    3.2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理工科院校人文精神缺失的分析
        3.2.1 建国初期,高等院校调整对理工科院校教育的影响
        3.2.2 文化大革命加剧了高等院校人文精神的流失
    3.3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兴起
        3.3.1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理工科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3.3.2 加入WTO后,我国教育体制与世界接轨的需要
        3.3.3 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4.1 调查内容和方法
        4.1.1 对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
        4.1.2 对教师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
    4.2 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
        4.2.1 关于知识维度的调查
        4.2.2 关于态度倾向的调查
        4.2.3 关于行为表现维度的调查
    4.3 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
        4.3.1 理工科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调查
        4.3.2 理工科教师人文知识的调查
        4.3.3 理工科教师人文精神的调查
    4.4 调查结果分析
        4.4.1 黑龙江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4.4.2 人文素质教育发展薄弱的原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菱形模式
    5.1 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菱形模式的特点
        5.1.1 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位一体
        5.1.2 突出黑龙江省人文素质教育特色
        5.1.3 构建本省特色的校园文化
    5.2 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菱形模式的构建原理
        5.2.1 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基础
        5.2.2 课程教学改革和文化整合是重要方式
        5.2.3 有效监督评估机制是重要保障
    5.3 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菱形模式的具体建构
        5.3.1 教育理念更新——三层次相互影响
        5.3.2 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课程教学改革
        5.3.3 文化整合创新
        5.3.4 人文素质教育监督控制体系建设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人文教育思想的回顾与反思[J]. 曾水兵.  当代教育论坛. 2004(07)
[2]回顾近代中国百年的教育发展史——近代教育发展概览[J]. 李芳绒,王元章.  科学决策. 2003(11)
[3]“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课程设置中的发展历程[J]. 张凤娟.  教育发展研究. 2003(09)
[4]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新论[J]. 薛天祥,庞青山.  教育发展研究. 2003(07)
[5]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历史的透析[J]. 刘德华.  现代大学教育. 2003(03)
[6]WTO与大学素质教育[J]. 聂庆益,刘宇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02)
[7]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科学主义因素[J]. 朱成全.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
[8]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J]. 李涛.  东北师大学报. 2003(02)
[9]美国、加拿大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J]. 赴美国、加拿大通识教育考察团.  中国大学教学. 2003(03)
[10]试析加入WTO后高校人才培养[J]. 付子晖,张向前,黄种杰.  经济师. 2002(09)



本文编号:3231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31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