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港台新儒家之道家观研究 ——以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6-21 21:38
  港台新儒家是现代新儒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和表现形态。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为港台新儒家的杰出代表。可以说,在民族文化面临存亡继绝的危机时代,是他们的努力,和大陆部分优秀的学者一起,通过不同的方式,共同护持了传承民族文化的这把香火;是他们的成就,突出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同儒家一样,道家思想也是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两大最富原创性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一。如何看待道家思想?儒道关系怎么梳理、阐释,这也是港台新儒家必须面对、不容回避的问题之一。而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作为港台新儒家的重镇,他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作现代疏释的过程中,对道家思想也非常重视,并作了各自精彩的阐释,形成了他们各具特色的道家观。就唐君毅而言,他在《中国哲学原论》系列著作中,对老子言道之六义贯释与四层升进有精彩的解析;在比较老子之道与儒家之道时,他认为老子之道有智及而无仁守;在考察早期道家思想的流变时,唐君毅提出,早期道家有三大形态,即:田骈彭蒙慎到之客观境界,老子之以主观摄客观境界,庄子之超主客观境界;唐君毅又指出人类的道家式思想形态及其永恒价值;而在其“心通九境”论中,唐君毅对道家思想资源的汲取和涵摄无论...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关于现代新儒学与港台新儒家
    第一节 现代新儒学研究及方克立课题组的贡献
    第二节 代表人物:十五人名单;三代四群说
    第三节 发展历程:简单的三阶段说;刘述先的四波说
    第四节 以大陆为主体:现代新儒学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求“心之为善”:唐君毅道家观研究
    第一节 唐君毅论老子之道
        一、唐君毅论老子言道之六义
        二、唐君毅论老子言道之六义贯释
        三、唐君毅论老子言道之四层升进
        四、唐君毅论老子之道与儒家之道的比较
        五、唐君毅论老子之道的评析
    第二节 唐君毅论道家思想之流变
        一、论早期道家之三大形态
        二、庄子之虚灵明觉心或灵台心
        三、人性论四基型:庄子与告子、孟子、荀子之比较
        四、人类之道家式思想形态及其永恒之价值
        五、道家人物之生命品鉴:精神荡漾于历史之外
    第三节 唐君毅“心通九境”论对道家思想的涵摄
        一、“心通九境”论略说
        二、“心通九境”论对道家思想的涵摄
    第四节 唐君毅之道家观评析
第三章 求“理之为真”:牟宗三道家观研究
    第一节 对道家之道之判定:“主观的实践的境界形态”的形上学
        一、两种形上学:客观实有形态与主观境界形态
        二、两种表述:实有层的表述与作用层的表述
        三、无与有:道的双重性格
        四、不生之生
        五、无之实践义、境界义
    第二节 对先秦道家玄理的弘扬
        一、论王弼之独发玄宗
        二、论向、郭之注庄
        三、牟宗三论《老》、《庄》之异同
    第三节 从“品鉴之人学”到全幅人性之了悟的学问
        一、牟宗三之从“品鉴之人学”到全幅人性之了悟的学问之理路
        二、牟宗三对“品鉴之人学”之发展
    第四节 牟宗三对法家及秦政的批判:老子之道为法家所用的严重后果
    第五节 共法说及其意义
        一、何为共法说?
        二、“共法说”及牟宗三道家观的内在逻辑理路
        三、共法说之意义:以阳明四句教及四有四无论争为例的考察
    第六节 牟宗三之道家观评析
第四章 求“生之为美”:徐复观道家观研究
    第一节 徐复观关于老子其人其书之考证
    第二节 《中国人性论史》之论老、庄
        一、从“忧患意识”到儒道起源
        二、论老子之道
        三、论庄子的“心”
        四、论道家支派与末流
    第三节 《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庄子观
        一、文化视野和反省态度:进入徐复观语境与思想世界的前提
        二、徐复观所谓对庄子的“再发现”的实质
        三、徐复观对庄子“再发现”的具体内容
        四、庄子美的观照:几则寓言意象的再评析
    第四节 《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儒道会通观
        一、生命的艺术境界:儒道两家共同推崇的最高人生境界
        二、庄子虚静之心,也是儒家仁义道德可以自由出入之地
        三、为人生而艺术,儒道两家艺术精神的共同本质
        四、真正的问题:艺术的人生又是怎样的人生?
        五、儒道会通及解决问题的出路
    第五节 徐复观之道家观评析
第五章 总论港台新儒家之道家观
    第一节 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道家观之比较研究
        一、理解港台新儒家之道家观之两个前提原则
        二、唐、牟、徐道家观之同异
        三、唐牟徐之道家观之作为港台新儒家之群体性特征
    第二节 港台新儒家道家观之贡献及其反省
    第三节 道家精神的现代意义再论——基于开放式的儒家观视角
        一、道家特色的精神意识和核心观点
        二、道家精神的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境界形态形上学”的开展——试论牟宗三对道家哲学重要概念的梳理[J]. 陆畅.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07)
[2]“哲学名理”与“教下名理”——对牟宗三道家义理定位的论衡[J]. 白欲晓.  中国哲学史. 2014(01)
[3]瞥见庄生真面目——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庄子观评析[J]. 汪频高.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4)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儒道关系解析[J]. 汪频高.  咸宁学院学报. 2011(07)
[5]论牟宗三对秦政及法家思想的批判[J]. 汪频高.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18)
[6]阳明四句教及四有四无说论争之现代诠释[J]. 汪频高.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05)
[7]徐复观道家观探析[J]. 邓文金.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8]“汉子气”与水浒世界——牟宗三论水浒的哲学义理与启示[J]. 汪频高.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2)
[9]“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J]. 刘笑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10]20世纪中国哲学传统与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J]. 李维武.  学术月刊. 2006(03)



本文编号:3241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41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5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