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语文科课程论建构

发布时间:2021-06-22 10:27
  根植我国语文教育现实、面对我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中问题的“语文科课程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的新品种。其主要任务有三:第一,重整“语文科课程”的基本概念,构建语文课程,包括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材等方面的分析框架。第二,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学派理论的学理阐释,包括对语文教育史上重要问题的评述。第三,对当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评析,对改革所显现的理论问题放在多元视野的背景中探悉其学理。上述三方面各有侧重,但往往糅合在一起,尤其是作为研究形态的状况下。本文计有九章: 第一章《导言:语文科课程论》:本章为语文科课程论的研究划定了疆界,这是后续各章得以进行的前提。首先,试建了纵横两道的语文教育研究归属参照系,根据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的实际,区分出语文教育研究的五种性质和七个层面。接着,经过“语文教育、语文课程具体形态与语文科课程”、“语文科课程论与语文科教学论”、“学派语文课程论与语文科课程论”三组比照,界定了语文科课程论的研究性质、对象、任务等。 第二章《破解语文科的“性质”难题》:本章可以看作是下一章的铺垫,所做的工作,是弄清我国的语文教育研究何以有一个“性质”的难题,并探询对待“性质...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言:语文科课程论
    第1节 语文教育研究的归属参照系
        1.1 归属参照系试建
        1.2 语文教育研究的五种性质
        1.3 语文教育研究的七个层面
    第2节 “语文科课程论”辨证
        2.1 语文教育、语文课程具体形态与语文科课程
        2.2 语文科课程论与语文科教学论
        2.3 学派语文课程论与语文科课程论
    第3节 论文的结构及内容概要
第二章 破解语文科的“性质”难题
    第1节 何以有一个“性质”的难题
        1.1 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模型
        1.2 “性质”难题产生的模型分析
        1.3 “性质”问题研究的正常模型及偏离的原因
        1.4 对待“性质”问题的合适方式
    第2节 “性质”难题在历史语境中话语方式的演化
        2.1 课程取向纷争中构筑的同一平台(1904-1948)
        2.2 特殊历史时期政治运动的回响(1949-1966)
        2.3 由正当辩护而误入逻辑答题(1978-1990)
        2.4 课程取向“我主张”的曲折表达(1991-2000)
        2.5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表述
第三章 语文课程目标分析框架的破与立
    第1节 “分析框架”概说
    第2节 袭用分析框架的批判
        2.1 袭用分析框架问题之一:两极概念的实体化
        2.2 袭用分析框架问题之二:分析能力的残缺
    第3节 层叠蕴涵分析框架的建立
        3.1 语文教育界突破袭用框架的努力
        3.2 层叠蕴涵分析框架概述
        3.3 新建框架与《语文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
    第4节 从“潜层面”析美国的语文课程目标
        4.1 分析框架作为公用平台
        4.2 美国的语文课程目标取样
        4.3 对取样材料的“潜层面”分析
        4.4 “潜层面”诸成分交互关系的进一步说明
第四章 层叠蕴涵分析框架运行:课程取向
    第1节 “课程取向”概说
    第2节 多元并呈的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1 美国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2 法国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3 德国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4 日本语文科课程总取向
        2.5 我国语文教育研究对总取向的纷争及其问题
    第3节 语文课程中的听说读写取向
        3.1 语文能力与听说读写取向
        3.2 中日语文课程的阅读取向比较及讨论
        3.3 中美语文课程“说话”目标比较及讨论
        3.4 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取向”变异
第五章 层叠蕴涵分析框架运行:文化意识
    第1节 “文化意识”概说
    第2节 古与今:关于“整体感知”
        2.1 两代语文教学大纲的不同语境
        2.2 “整体感知(把握)”在阅读层面的含义
        2.3 “整体感知(把握)”在阅读教学层面的含义
    第3节 中与西:关于“对话理论”
        3.1 “对话理论”解析
        3.2 “感受性阅读”的考察
        3.3 结论与建议
第六章 层叠蕴涵分析框架运行:知识状况
    第1节 “知识状况”概说
    第2节 制约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知识状况
        2.1 从知识状况看欧美的语文课程目标
        2.2 我国语文课程知识状况的负面扫描
    第3节 合宜的能力要有适当的知识来建构
        3.1 对知识状况的审理要紧急地提到日程
        3.2 将知识问题在课程具体形态层面“主题化”
第七章 语文教材的两个理论问题
    第1节 研究的背景
    第2节 关于“语文教材内容”
        2.1 语文教材研究中的术语纠缠
        2.2 语文课程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
        2.3 语文教材内容的含义:用什么去教
        2.4 语文教材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
    第3节 关于“语文教材体系”
        3.1 我国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
        3.2 “明里探讨”的层面混淆
        3.3 “科学体系”的误区
第八章 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
    第1节 “定篇”类型的选文
        1.1 “定篇”类型选文界说
        1.2 “定篇”的课程内容
        1.3 “定篇”的功能发挥方式
    第2节 “例文”类型的选文
        2.1 “例文”类型选文界说
        2.2 国外语文教材中的“例文”
        2.3 “例文”的功能发挥方式
    第3节 “样本”类型的选文
        3.1 “样本”类型选文界说
        3.2 “样本”的编撰策略与技术(上)
        3.3 “样本”的编撰策略与技术(下)
    第4节 “用件”类型的选文
        4.1 “用件”类型选文界说
        4.2 “用件”的三个品种
        4.3 对“用件”的误用
    第5节 选文类型鉴别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九章 代结语: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建议
    第1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时代转型
        1.1 名称改变预示着范型转换
        1.2 前景之一: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
        1.3 前景之二:语文教材的“多样化”格局
        1.4 前景之三: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第2节 语文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2.1 目前所达到的状态
        2.2 着眼于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法改革有局限
        2.3 语文课程的问题主要出在课程内容上
    第3节 三点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242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42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a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