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新时期教育基本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3 00:28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指导思想,在思想内容、思维方法等方面深刻影响着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理论内容和发展路径选择。但是由于历史中发生的对马克思主义格言化、教条化等错误的影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存在着运用和认识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历史意识的缺失。这种缺失集中体现在离开了人类思想史的进程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反映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传统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往往在前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水平甚至在朴素唯物论的思维水平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意识的缺失需要在历史的目光中才能真正展现其问题发生的机制,这就是本研究基于教育学史的视野探索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动机所在。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自身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决定了这种传统只能在发展中才能坚持并更好地助力教育基本理论的建设。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性内涵与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特点出发,教育基本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具体表现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政策、重大的实践活动以及体制化学术表征的相关主题话语的转换和研究范式的变迁。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基本理论都不能被简单地理解由分支领域构成的科学,二者共同的超学科意识决定了教育基本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发...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研究中的历史意识缺失
        (三)改革开放的时代现实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育基本理论的反思性研究
        (二)关于教育学中马克思主义的反思性研究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教育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识
    一、教育基本理论的界说
        (一)从学科建制角度
        (二)从相关文献著述角度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内涵
        (一)传统教科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界说
        (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继承及其理解前提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关系
        (一)理论宣传与理论研究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超学科意识
    四、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一)正统和传统的区别与联系
        (二)马克思主义传统
        (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发展表征
        (四)教育基本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及其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历史发展追溯
    一、选择和引入时期
        (一)救亡图存下的引入活动
        (二)忠于致用的传播特点
        (三)走向独立发展的探索价值
    二、融合和发展时期
        (一)革命建设中本土化践行
        (二)体系化规范化的发展特点
        (三)民族化大众化的融合道路
    三、僵化与停滞时期
        (一)文化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二)政教不分的僵化特征
        (三)脱离实际的历史教训
    四、重建与反思时期
        (一)重建振兴的改革实践
        (二)立足实践的反思特点
        (三)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
    五、“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实践传统的发展启示
        (一)民族化是独立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保证
        (二)科学化是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
        (三)大众化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动力
第三章 新时期教育基本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展
    一、重大课题立项研究
        (一)相关教育学重大课题立项
        (二)课题研究内容的动态特征
    二、重要学术会议研讨
        (一)相关学术会议的组织形式流变
        (二)会议主题内容的动态进展
    三、相关学者群的发展
        (一)研究学者的趋散化发展
        (二)相关学者的研究范式变迁
    四、立足实践的研究传统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对时代精神的把握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对实践的认识深化是推动研究范式发展的内在依据
第四章 新时期教育基本理论中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性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性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依据
    二、代表性期刊的文献计量佐证
        (一)引证文献从专业化走向多科化
        (二)研究主题从宏观建构走向反思回归
        (三)作者机构从泛领域化走向专门化
    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一)作为体系化科学依据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二)作为实践唯物论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三)作为日常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的未来发展
    一、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与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
        (一)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问题导向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问题导向和教育基本理论的问题意识
    二、唯物论与教育思想的客观性
        (一)朴素唯物论与思想客观性的解释困难
        (二)辩证唯物论与教育思想客观性的实现
    三、教育实践和实践的认识方式
        (一)直观感性与传统对教育实践的认识局限
        (二)实践的认识方式与教育理论的实践品格
    四、唯物史观的定位和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一)历史决定论与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偏误
        (二)唯物史观的定位和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五、辩证法的应用尺度与教育理论思维的自觉
        (一)经验思维与传统教育学对辩证法的运用失范
        (二)作为认识论的辩证法和教育理论思维的自觉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历史评价[J]. 陈金波.  求索. 2012(11)
[2]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J]. 侯怀银,辛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也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意识”——基于教育研究的理论思考[J]. 于述胜.  教育研究. 2012(01)
[4]本土问题意识与教育理论本土化[J]. 于伟,秦玉友.  教育研究. 2009(06)
[5]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第三条道路——建构中层理论[J]. 柳海民,王晋.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01)
[6]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观的现代启示[J]. 冯文全.  教育研究. 2008(12)
[7]道德教育的期待:人之自我超越[J]. 鲁洁.  高等教育研究. 2008(09)
[8]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 黄济.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9)
[9]教师的内容知识是理论知识吗?——重新解读舒尔曼的教师知识理论[J]. 韩继伟,马云鹏.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5)
[10]伟大的实践与实践的哲学——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J]. 孙正聿.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5)

博士论文
[1]吉鲁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研究[D]. 祁东方.山西大学 2015
[2]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中人之问题再认识[D]. 刘黎明.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 关锋.华南师范大学 2005
[4]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 陶红.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D]. 孙丹.辽宁工业大学 2016
[2]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D]. 张阳.山西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61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61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