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什么是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学实践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1-07-27 00:15
  本文是一项面向事情本身的问题探索。从理论与实践上对“什么是教育史”这一学科基本问题进行反思是有必要的。在对这一概念的先行理解中,发现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史”含有教育历史、教育史学和教育史哲学三重内涵。教育史学作为一项专门的学术实践领域,由教育史学说与教育史学科两大体系构成。教育史学者在从事教育史学实践的过程中,均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育史”进行了理解,并应用到自己的学术实践中。教育史学者一般以显性与隐性两种逻辑指导学术实践,显性逻辑表现为教育史文本的叙述体系,隐性逻辑在研究范式中体现。教育史学者是活动的人,教育史学是人的活动的结果,结合生活实践、交往实践来考察其叙述体系与研究范式,是理解教育史学实践的路径。自1901年《教育世界》创办以来,罗振玉、王国维、蒋黼等人率先从事教育史学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是一种以移植为主,结合考据学方法的自发性学术实践。黄绍箕和柳诒徵则在“中国本位”的思想指导下,运用西方思想学说解释中国古代教育史,将考据学与西方实证史学相结合。胡适与陈东原在“实验主义”影响下追求科学的教育史学,使教育史学实践从自发走向方法论的自觉,教育史学说在此过程中创生,并使实证主义范式的教育...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面向事情本身的问题探索
    一、问题提出
    二、意义诉求
    三、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方法运用
第一章 教育史学的先行理解
    一、概念与体系
        (一) 教育历史与教育史学
        (二) 教育史学与教育史哲学
        (三) 教育史学说与教育史学科
    二、视域与前提
        (一) 教育史观念与教育史实践
        (二) 活动的人与人的活动
第二章 移植与创生:多元化的教育史学实践(1901-1949)
    一、实证主义范式的教育史学实践
        (一) 罗振玉、王国维与蒋黼的教育史学实践
        (二) 黄绍箕与柳诒徵的教育史学实践
        (三) 胡适与陈东原的教育史学实践
    二、相对主义范式的教育史学实践
        (一) 梁启超与何炳松的相对主义史学观念
        (二) 姜琦与冯品兰的教育史学实践
        (三) 王云五与雷通群的教育史学实践
    三、唯物主义范式的教育史学实践
        (一) 李大钊的唯物主义史学观念
        (二) 杨贤江的教育史学实践
        (三) 陈青之的教育史学实践
第三章 失语与停滞:一元化的教育史学实践(1950-1976)
    一、革命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博弈
        (一) 由批判转向革命:关于学风问题的讨论
        (二) 阶级观念与历史主义的调和
        (三) 教育思想史研究范式的确立
    二、革命史范式的教育史学实践
        (一) 革命史范式的形成
        (二) 一元论的教育历史解释
第四章 返本与开新:一元多式的教育史学实践(1977-)
    一、回归传统范式的教育史学实践
        (一) 拨乱反正与回归传统
        (二) 教育思想史与制度史研究
    二、现代化范式的教育史学实践
        (一) 革命向现代化的转向
        (二) 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
    三、叙事史范式的教育史学实践
        (一) 文化史联姻教育史
        (二) 教育历史叙事研究
    四、活动史范式的教育史学实践
        (一) 面向教育史本身
        (二) 教育活动史研究
第五章 教育史学的实践转向
    一、教育史研究的实践品性
        (一) 关注当代:教育史研究的实践立场
        (二) 走向生活:教育史研究的实践品性
        (三) 口述历史:当代教育史的叙事范式
    二、实践取向的教育史研究
        (一) 人的活动: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
        (二) 视域融合:回到教育历史现场
        (三) 历史构境:实践取向的教育史研究
余论 究竟什么是教育史?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国后教育史研究取向的转换[J]. 李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1)
[2]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历史自觉意识[J]. 周洪宇.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1(01)
[3]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活动史研究[J]. 刘来兵.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1(01)
[4]视域融合与历史构境:实践活动取向的教育史研究[J]. 刘来兵,周洪宇.  教育研究. 2011(02)
[5]叙事与分析相融 事实与感觉协奏——读《守本与开新——阎锡山与山西教育》有感[J]. 杨汉麟,刘来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1)
[6]教育活动史:视野下移的学术实践[J]. 周洪宇,申国昌.  教育研究. 2010(10)
[7]在积累与反思中深化教育现代化史研究——兼评《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问题研究》[J]. 于述胜,王俊明.  教育学报. 2010(04)
[8]探究一种文化解释的中国教育理性——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上)[J]. 陈敏,陈德云,熊建辉.  世界教育信息. 2010(07)
[9]整体史观:重构教育史的可能性[J]. 张斌贤,王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01)
[10]实践品性视域下的中国教育史研究[J]. 刘来兵,周洪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1)

博士论文
[1]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教育记忆[D]. 姜丽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D]. 申国昌.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元教育史学研究[D]. 郭娅.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一个阶层的消失[D]. 蒋纯焦.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嵌入村庄的学校[D]. 司洪昌.华东师范大学 2006
[6]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 张素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04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04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4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