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心理学的知识互惠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11:47
  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事物与问题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要获得对它们的真实全面认识与处理,需要发展多元文化知识互惠。西方知识论心理学带来的主体性缺失与文化困境问题使得心理学研究缺乏互惠性。心理学的发展需要多元文化知识互惠。不同的文化从各自的本土心理学研究中发展出普遍性的知识体系。在多元文化之间形成最大化的互惠交流局面,在多方文化的平等对视、相互参照、深刻反思过程中,各地区的心理学研究获得共同进步,以此促进世界心理学的发展繁荣。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论心理学思想、实践论原则、互惠取向可以为此提供启发。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1 导论
    1.1 “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互惠
    1.2 知识互惠问题研究概况
    1.3 心理学中知识互惠问题的提出
2 心理学中的知识互惠问题
    2.1 心理学研究的非互惠状态
        2.1.1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疏离
        2.1.2 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立
        2.1.3 心理学的文化生态的缺失
        2.1.4 西方心理学对非西方心理学的非互惠交流
        2.1.5 非西方心理学对西方心理学的非互惠交流
    2.2 心理学非互惠状态的成因
        2.2.1 “主体性”与“知识中心论”的思维向度
        2.2.2 西方心理学的知识论进路
        2.2.3 本质主义的心理观和文化观
        2.2.4 科学心理学的“主体性”的失落问题与文化困境
    2.3 西方心理学解决非互惠问题的进路
        2.3.1 关于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3.2 关于心理学的知识观
        2.3.3 局限性分析
3 知识互惠与心理学观的变革
    3.1 心理学中的知识互惠问题
        3.1.1 对知识论心理学的分析
        3.1.2 心理学的知识互惠问题分析
    3.2 心理学的理论预设
        3.2.1 心理学的研究性质
        3.2.2 心理学的研究模式
    3.3 心理学知识的性质与心理学的发展
        3.3.1 心理学知识的性质
        3.3.2 心理学的发展
4 结语
    4.1 知识互惠对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意义
        4.1.1 知识互惠与心理学研究视角的转换
        4.1.2 知识互惠与本土心理学的文化自觉
        4.1.3 知识互惠与心理学文化意识的拓展
    4.2 关于知识互惠问题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论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另一种声音:现代新儒学与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J]. 彭彦琴.  心理学报. 2007(04)
[2]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危机及其超越[J]. 彭运石,林崇德,车文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2)
[3]论主客二分的心理学研究范式[J]. 彭运石,谢立平.  心理科学. 2006(03)
[4]论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位与理论存疑[J]. 蒋京川,叶浩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5]“全球性”语境的文化命题[J]. 张胜军.  哲学研究. 2006(03)
[6]论主客同一的心理学研究范式[J]. 彭运石,林崇德,徐冬英.  心理科学. 2006(01)
[7]论心理学文化品性[J]. 孟维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8]知识复杂性之考察[J]. 丁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9]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新世纪的选择[J]. 葛鲁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5)
[10]范式论心理学史批判[J]. 高申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09)

博士论文
[1]文化与心理学研究方式的变革[D]. 田浩.吉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15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15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