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体育对政治发展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1-08-20 18:05
  “体育对政治发展的价值”,是指“体质教育”这样一种教育实践,对于以政治文化为思想基础,以政治管理主体、政治管理方法和政治管理内容为构成要素的“政治发展”的积极意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体育由于其体质教育的本质规定性,对政治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发挥体育的政治功能,尤其是抓住北京奥运后的发展契机,采取一系列以体育促进政治发展的措施,利用体育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本文以史论结合的方式考察体育与政治的关系,系统地研究体育对政治文化、政治管理主体、政治管理方法和政治管理内容发展的意义,进而试图提出以体育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具体对策,包括升华体育理念,通过体育举国体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体育责任实现促进政治责任实现,通过弘扬体育道德巩固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运动员能力培育促进公民能力培育,和通过体育赛会促进两岸统一、利用北京奥运的影响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等等。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三、本文的思路与内容梗概
第一章 体育与政治关系的历史考察
    一、体育与政治的涵义
        (一) 体育的涵义
        (二) 政治的涵义
        (三) 从涵义分析到关系考察
    二、古代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以古奥运为例
        (一) 城邦政治:古奥运兴起的前提
        (二) 神圣休战:古奥运影响政治的最高成果
        (三) 政治剧变与古奥运的衰落
    三、现代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以现代奥运为例
        (一) 现代奥运兴起的政治前提
        (二) 现代奥运对政治的影响
        (三) 体育发展走向与政治文明的互动
第二章 体育理念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一、政治文化变革: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
        (一) 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层次
        (二) 政治发展的涵义与层次
        (三) 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生成关系
    二、体育理念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 体育理念的涵义
        (二) 体育理念影响政治思想的原理
        (三) 体育理念影响政治思想的案例
    三、体育理念对政治心理意识的影响
        (一) 体育理念影响政治心理意识的原理
        (二) 体育理念影响政治心理意识的案例
第三章 体育对政治管理主体发展的价值
    一、管理主体的发展:政治发展的第一层次
    二、体育管理主体分析
        (一) 体育管理主体的涵义
        (二) 体育管理主体的演进与模式
    三、体育管理主体发展对政治管理主体发展的启示
        (一) 体育管理主体与政治管理主体的相关性
        (二) 体育管理主体发展对政治管理主体发展的促进机制
第四章 体育对政治管理方法发展的价值
    一、管理方法的发展:政治发展的第二层次
    二、体育管理方法分析
        (一) 体育管理方法的涵义
        (二) 体育管理方法的演进与模式
    三、体育管理方法发展对政治管理方法发展的启示
        (一) 体育管理方法与政治管理方法的相关性
        (二) 体育管理方法发展对政治管理方法发展的促进机制
第五章 体育对政治管理内容发展的价值
    一、管理内容的发展:政治发展的第三层次
    二、体育管理内容分析
        (一) 体育管理内容的涵义
        (二) 体育管理内容的演进与模式
    三、体育管理内容发展对政治管理内容发展的启示
        (一) 体育管理内容与政治管理内容的相关性
        (二) 体育管理内容发展对政治管理内容发展的促进机制
第六章 以体育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对策
    一、体育理念的升华:体育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提
    二、通过体育举国体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 体育举国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相关性
        (二) 体育举国体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机制
    三、通过体育责任实现促进政治责任实现
        (一) 体育责任与政治责任的涵义
        (二) 体育责任实现促进政治责任实现的机制
    四、通过弘扬体育道德巩固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 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理性基础
        (二) 体育道德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与巩固
    五、通过运动员能力培育促进公民能力培育
        (一) 公民能力:中国政治发展的工具理性基础
        (二) 运动员能力培育对公民能力培育的引领作用
    六、通过体育赛会促进两岸统一提升国际地位
        (一) 加强体育交流促进和平统一
        (二) 以北京奥运为契机提升国际地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回顾[J]. 杨海蛟.  学习与探索. 2008(06)
[2]古代奥运会的人文特点[J]. 黄亚玲.  党政干部文摘. 2008(09)
[3]竞技对秩序的追求——国家和谐竞技观构建研究[J]. 赵永平,宋健,左均升.  体育学刊. 2008(08)
[4]论国家体育管理体制变革的重心——体育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的再研究[J]. 宋继新,贡娟.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5)
[5]奥林匹克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培养[J]. 熊晓正,刘媛媛.  体育学刊. 2008(01)
[6]转型时期中国体育管理的发展与改革[J]. 刘青.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06)
[7]对2008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展望[J]. 熊晓正,何强.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06)
[8]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J]. 刘次琴,金育强,刘君雯.  体育学刊. 2007(08)
[9]体育的价值区域与探索路径[J]. 胡小明.  体育科学. 2007(11)
[10]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责任思考[J]. 朱洁.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10)

硕士论文
[1]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研究[D]. 王勇.吉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53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53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