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斯皮瓦克文学批评中的“他者”

发布时间:2021-08-25 08:22
  “他者”问题贯穿了斯皮瓦克的文学批评历程。本文旨在考察斯皮瓦克如何通过文学批评展示他者的具体指向,又如何通过文学批评探讨解决他者问题的出路,同时关注斯皮瓦克以知识分子的视角所提出的实践要求。绪论部分对斯皮瓦克及“他者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大体梳理。第一章首先表明斯皮瓦克“他者”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而试图回答“他者”是谁的具体指向问题。通过种族他者、性别他者、阶级他者三个递进角度与理论变化,指出他者具有反本质性与异质性特征。第二章将就如何让他者发声展开讨论,通过考察斯皮瓦克的实践,提出通过文学审美教育帮助他者发声。全球化对他者异质性进行更隐匿的压制,使他者陷入双重背缚之中,而解决之道在于“游戏”其中,将文学教育从认识论引向社会学,从客体转向主体,在教育顶层与教育底层两端同时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第三章将论述如何构建他者声音的传递桥梁。知识分子必须通过文本翻译传达他者的声音。文本的语言具有逻辑、修辞、沉默三层结构,翻译的实质是意义的重构。修辞的运用使得语言可能通过沉默形成对他者的暴力,这要求译者进行有爱的翻译,屈服于文本。而斯皮瓦克本人则通过实践突破则将翻译的未来指向突出译者与他者语言的地位。通过...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一章 变化中的“他者”
    第一节 “他者”讨论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种族他者:两种伦理模式
    第三节 性别他者:西方女性主义的谬误
    第四节 阶级他者:底层人研究
    第五节 “他者”:未完的问题
    小结:三重边缘,两个问题
第二章 教育:让全球化时代“他者”学会发声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的他者
    第二节 双重背缚:“他者”的枷锁与钥匙
    第三节 文学教育的正途
    第四节 斯皮瓦克的文学教育实践
第三章 传达“他者”的声音:文本的翻译
    第一节 文本翻译的实质
    第二节 翻译的暴力
    第三节 译者的任务:有爱的翻译
    第四节 斯皮瓦克的翻译尝试
结语
余论:斯皮瓦克的“他者”与中国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斯皮瓦克“庶民研究”的理论建构策略[J]. 陈义华,林培源.  文艺理论研究. 2015(01)
[2]解构视野下的反抗及其可能性——斯皮瓦克论属民阶层及其主体意识[J]. 李应志.  文艺理论研究. 2014(04)
[3]斯皮瓦克庶民研究的“臣属者”视角[J]. 陈义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4]翻译伦理与“他者”研究——从勒维纳斯到德里达、斯皮瓦克[J]. 许宏.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5]“文学或许仍有所作为”——斯皮瓦克美育思想研究[J]. 潘道正,李进超.  学术论坛. 2013(11)
[6]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异质伦理[J]. 周庭华.  国外文学. 2012(04)
[7]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异质伦理[J]. 张跃军,周庭华.  外语教学. 2012(06)
[8]内在的批判:在否定和肯定之间——斯皮瓦克论解构的“政治”[J]. 李应志.  文艺理论研究. 2011(06)
[9]斯皮瓦克从解构延异到属下主体效果探究[J]. 孔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10]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经验与学术研究[J]. 陈义华.  理论月刊. 2011(06)

博士论文
[1]在他者的世界[D]. 周庭华.中南大学 2012
[2]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 李秀丽.北京语言大学 2008
[3]斯皮瓦克研究[D]. 关熔珍.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斯皮瓦克新比较文学思想[D]. 赵文敏.西北大学 2014
[2]为底层人而言[D]. 梁杰.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3
[3]斯皮瓦克庶民批评思想研究[D]. 刘神生.广西师范大学 2013
[4]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理论研究[D]. 江伟娇.沈阳师范大学 2013
[5]斯皮瓦克庶民研究的探讨[D]. 乐佳.苏州大学 2012
[6]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权主义诗学批评[D]. 王影君.辽宁大学 2007
[7]女性主义视域中斯皮瓦克理论的价值与意义[D]. 巴微.广西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361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61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e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