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新时期语文教育人本化进程初探

发布时间:2021-08-27 07:22
  1978年至今的20多年的时间,即是人们所说的“新时期”,在此段时间中,我国语文教育走过一条曲折而悲壮的道路。一方面,语文教育受着当时政治和国情的巨大影响,打上鲜明的政治烙印,另一方面,语文教育力图排除各种干扰,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在新时期,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推进,西方现代教育理论被大量引进,许多教育理论在开放的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回响。其中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古老的人本教育传统相互激荡,衍生出一种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潮,其基本内涵就是主张教育要“以人为本”,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语文教育对人性的关注从过去狭隘的“文道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扩展到对人的价值、潜能、个性和力量的全域观照,在语文教育中的反映就是主张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立体整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全面育人。本文作者认为,教育人本化是当代教育共同的价值原则,对学科教育具有普适性意义。20多年来,语文教育已经使这一普适性成果获得了情境化的意义,语文教育人本化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发展总趋势。...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语文教育人本化的理论基础
    (一) 人本教育观是语文教育人本化的重要理论来源
        1. 中国古代的人本教育观
        2.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二) 语文教育人本化的生长语境
        1.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2. 人文教育的历史传统
        3. 人文教育的新发展
    (三) 语文教育人本化的哲学前提
二、新时期语文教育人本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阶段: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非智力阶段
    第二阶段: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第三阶段:着眼三维目标,培养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育人本化的理论形态
    (一) 人本化的语文教育目的
    (二) 人本化的语文课程
    (三) 人本化的阅读教学
    (四) 人本化的作文教学
    (五) 人本化的语文教育评价
四、新时期语文教育人本化的实践策略
    (一) 改善人际关系,营造最佳的教学氛围
    (二) 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三) 更新教育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 改革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 建设人文课程
    (六) 培育良好环境,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 曾德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2]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01(03)



本文编号:3365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65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