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 ——兼论当代教学论的重建

发布时间:2021-09-04 04:44
  本论文从教育史、心理学和中外比较等视角出发,立足历史文献,坚持以史为主、史论结合,着力研究西方近现代的兴趣教学思想,兼顾与古代、现当代的联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进而结合当前教学论的重建,初步提出基于兴趣取向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目的在于挖掘和树立一个真实存在于教学论史、却未被我们完全认识的兴趣教学思想理论,从多方位揭示兴趣与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确立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模式,为丰富教学实践、发展教学论提供一条有益路径。论文将兴趣教学思想放在教育史长河中加以考察,认为西方兴趣教学思想在古代源远流长,在近现代有一个逐步发展、逐步成熟的演进过程,其历程可先后分为萌芽、初建、形成和兴盛四个阶段,相应的思想背景分别为文艺复兴以后有重大影响的人文主义教育、自然主义教育、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和现代教育思潮,代表人物分别是夸美纽斯和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和斯宾塞,杜威、克伯屈和德可乐利等。并且,这一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教育中也有一定的表现。从中可以发现,兴趣教学思想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到近现代之交发展成为一种与主流教育思想密切相联、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较大影响的教学思想理论和思潮。论文以教学论为基点探讨西方近现代兴...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 问题的提出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文献综述与基本认识
        1. 兴趣教学思想演进轨迹及文献综述
        2. 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的基本认识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2. 研究方法
一、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进程
    (一) 兴趣教学思想的萌芽阶段
        1. 古希腊思想家的有关主张
        2. 古罗马思想家的有关主张
        3. 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有关主张
    (二) 兴趣教学思想的初建阶段
        1. 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思想
        2. 卢梭的兴趣教学思想
    (三) 兴趣教学思想的形成阶段
        1. 裴斯泰洛齐论兴趣与教学
        2. 赫尔巴特的兴趣教学理论
        3. 斯宾塞的愉快教育理论
    (四) 兴趣教学思想的兴盛阶段
        1. 杜威的兴趣学说
        2. 克伯屈的兴趣教学原理
        3. 德可乐利的“兴趣中心说”
    (五) 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小结
二、兴趣学说的基本原理
    (一) 兴趣的概念
        1. 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兴趣观
        2. 杜威及其学派的兴趣观
    (二) 兴趣的分类
        1. 赫尔巴特“多方面兴趣”的划分
        2. 杜威的“教育性兴趣的类型”
        3. 克拉帕瑞德的儿童兴趣发展阶段
    (三) 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关于兴趣教育价值的总体把握
        2. 兴趣促进教学和发展的一些具体表现
    (四) 关于兴趣学说的正确理解
        1. 兴趣的多方面性与统一性
        2. 兴趣与努力、意志的关系
        3. 兴趣与道德、义务和责任感
        4. 兴趣的放任与压抑
    小结
三、兴趣取向的教学目的观
    (一) 卢梭以兴趣为取向确定教学目的
    (二) 赫尔巴特“多方面兴趣”的教学目的论
        1. 教育的直接目的——“兴趣的多方面性”
        2. 教学的较近目的——“多方面的兴趣”
        3. “兴趣的多方面性”的意义
    (三) 杜威论兴趣与教育内在目的
        1. 兴趣是教育的一种内在目的
        2. 兴趣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四) 泰勒原理的教育目标与兴趣
        1. 确定教育目标的来源和依据
        2. 兴趣对确定教育目标的影响
        3. 培养兴趣的教育目标
    (五) 兴趣取向的教育目的观对中国的影响
        1.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和“趣味教育”目的
        2. 胡适的“劝人发痴”和“兴趣标准第一”
        3. 朱光潜的“趣味主义”和“趣味说”
    小结
四、兴趣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 “愉快”或“快乐”的教学原则和实施
        1. 柏拉图“关于正确教育的原则”——“欢乐交往”
        2. 夸美纽斯的“愉快性”教学原则和实施
        3. 斯宾塞“快乐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二) “兴趣”教学原则及实施
        1. 卢梭的“兴趣”教育原则及方法
        2. 赫尔巴特“多方面兴趣”的教学原则
        3. 杜威“使事物变得有趣”的教学原则
        4. 桑代克的“兴趣标准”及其应用
    (三) 兴趣性教学原则对教师的要求
        1. 第斯多惠论教师的兴趣教学规则
        2. 关于教师培养兴趣的任务和艺术的论述
    (四) 兴趣教学原则对中国的影响
        1. 兴趣原则的引入和借鉴
        2. 兴趣原则的内容和要求
    小结
五、兴趣课程的演变和主要观点
    (一) 兴趣课程的早期思想
        1. 夸美纽斯的“兴趣作业”
        2. 卢梭以兴趣为主导的活动课程观
    (二) 兴趣课程论的形成
        1. 赫尔巴特“多方面兴趣”的课程设置
        2. 斯宾塞从兴趣出发的学科组织和课程评判
    (三) 兴趣课程论的发展
        1. 杜威的兴趣课程观
        2. 德可乐利的“兴趣中心课程”
        3. 泰勒的兴趣课程观
    小结
六、兴趣教学的测验与评价
    (一) 兴趣测量评价的起步和发展
    (二) 关于兴趣测量评价的思想主张
        1. 斯宾塞的兴趣评判标准
        2. 桑代克论兴趣测验
        3. 泰勒的兴趣评价理论
    (三) 兴趣调查测验对中国的影响
        1. 关于儿童阅读兴趣问题的调查测验
        2. 涉及兴趣教学问题的教育实验
    小结
七、基于儿童兴趣的当代教学论重建
    (一) 兴趣教学思想的衰落与复兴
        1. 兴趣教学思想的衰落
        2. 现当代兴趣教学研究的复苏与走向
    (二) 兴趣教学思想在中国
        1. 中国兴趣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2. 改革开放对兴趣教学的积极探索
    (三) 兴趣教学与当代教学理论重建
        1. 课程教学论与心理学的对话
        2. 关于教学规律
        3. 关于教学目的
        4. 关于教学原则
        5. 关于教学方法
    (四) 兴趣教学模式初探
        1. 兴趣教学模式的构成
        2. 构建兴趣教学模式的意义
    (五) 兴趣教学中的教师
        1. 教师教学兴趣的重要性
        2. 教师教学兴趣的基本要求
结语
    1. 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2. 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3. 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的总体认识
    4. 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的主要评价
    5. 构建基于儿童兴趣的教学理论和兴趣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一) 著作
    (二) 论文
    (三) 外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赫尔巴特兴趣学说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J]. 赵翠兰,苏春景.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2]走出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J]. 张辉蓉,朱德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3]从兴趣与经验的角度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一致性[J]. 荣艳红.  滁州学院学报. 2007(04)
[4]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 杜萍,田慧生.  教育研究. 2007(06)
[5]从学习兴趣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J]. 何旭明.  大学教育科学. 2007(02)
[6]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J]. 顾明远.  比较教育研究. 2007(04)
[7]论情感教学模式[J]. 卢家楣.  教育研究. 2006(12)
[8]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 赵兰兰,汪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9]兴趣研究现状与进展[J]. 王同军,司继伟.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10]梁启超的“趣味教育”述评[J]. 薛小丽.  课程.教材.教法. 2006(11)



本文编号:3382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82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e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