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网络技术与人文社会

发布时间:2021-09-05 14:54
  互联网络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人们源于不同的经历、体验,从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理论视角和价值观审视网络这一高新技术产物,就其对于人、人类社会的意义提出了种种估价或质疑。基于此,从哲学上追问网络之与人或人类社会的关系和意义,或者说,从世界观的层面上认识网络,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在全面地评价信息网络与人、人类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上,首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的原则。在肯定信息网络对于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的前提下,正视网络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既不能过度夸大网络的作用,更不宜把网络应用中出现的一些弊端视为由网络的本身所衍生的普遍的属性,过分地渲染网络的负面社会效应。其次,对于网络应用中已经和可能出现的一些弊端,应当具体地分析其成因,以探究防止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应当深入探讨和正确处理人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关系,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之间的关系,网络的物质经济价值与人文精神价值之间的关系,网络空间中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以有效地防止人们在应用网络过程中认识上和行为上...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及其逻辑结构
二、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一) 网络对人文精神的作用
    (二) 网络与知识的民主
    (三) 网络技术与社交、信仰
    (四) 网络技术与开放性的理解
三、网络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发展
    (一) 网络社会及其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
    (二)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三) 网络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双重影响
四 我国人文网络社会建设的对策
    (一) 确立人文网络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 网络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 网络立法的原则
    (四) 构建人文网络社会的措施和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生存与自然环境[J]. 林德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2]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回顾与展望[J]. 张纯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05)
[3]论走向科学技术学[J]. 曾国屏.  科学学研究. 2003(01)
[4]自觉迎接自然辩证法的范式转换[J]. 刘啸霆.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01)
[5]技术的价值负载与伦理反思[J]. 段伟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08)
[6]科技时代伦理问题的新向度[J]. 刘大椿,段伟文.  新视野. 2000(01)
[7]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 陆俊,严耕.  国外社会科学. 1997(02)
[8]从哲学的观点看科学向技术的转化[J]. 陈昌曙.  哲学研究. 1994(11)
[9]什么是技术哲学?[J]. C.米查姆,孟庆时.  哲学译丛. 1987(05)
[10]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做些什么?——谈自然辩证法工作中的几个关系[J]. 关士续,陈昌曙.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0(01)



本文编号:3385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85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1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