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

发布时间:2021-09-07 06:49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用钱理群先生的话说:汪曾祺是个很难归类的独特的小说家。那么汪曾祺小说的“异质性”何在?他在当代文学史的意义又是什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具体而扎实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研究热点多在其小说艺术审美风格的审视上,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其80年代复出后的创作,对40年代风格基本定型期与90年代风格骤变期研究相对薄弱。评论界对其小说创作已基本形成定论:传统作家,京派传人,逃避政治、远离启蒙,热衷乡土,无视悲剧,和谐风格等,这当中存在许多误读。且忽视了在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断而复续”中,汪曾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联结点,他的创作的现代性对八十年代以后的现代小说高峰的到来有着潜在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力图对汪曾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观照,对其创作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给予中肯的评定,以期填补新时期以来汪曾祺研究的某些方面的空白。 本文运用全新的价值观和史的观念,在整个20世纪文化背景上,从艺术渊源、文体风格、思想意蕴三个方面,结合对作家本人的研究,重点以西方文学对汪曾祺的影响及从理论先导到创作的先锋意识,对传统文学的承传和创造性转化,文体试验的自觉实践及对...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领异标新——汪曾祺与外国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西南联大与汪曾祺现代意识的萌发滋长
    第二节 卞之琳等译介文学对汪曾祺的影响
    第三节 “纯小说”观念的理论思索
    第四节 走在时尚前面一点——先锋性的小说创作
第二章 融入新质——文学薪火的传承
    第一节 汪曾祺与晚明文学
    第二节 跨越时空的对接——汪曾祺与归有光
    第三节 中国现代诗话小说的一脉相传——从鲁迅到汪曾祺
第三章 边缘叙事——先锋文体的自觉实践
    第一节 语言游戏——从工具论到本体论
    第二节 情调·客观·同构
    第三节 童年视角下的“另一种真实”
第四章 悲悯审视——汪曾祺小说的悲剧思维形态
    第一节 悲剧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隐伏”的悲剧——从沈从文到汪曾祺
    第三节 对立与均衡——中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悲剧观
第五章 重塑民间——“文学的启蒙”传统的承传
    第一节 “异质性”民间写作立场的坚守
    第二节 民间还原与生命意识的张扬
    第三节 人文理想与民间意识的融合
    第四节 民间·启蒙·现代性
结语 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汪曾祺小说的“传统”与“现代”——从《聊斋新义》谈起[J]. 王柏华.  北京社会科学. 2003(02)
[2]民间与启蒙──关于九十年代民间争鸣问题的思考[J]. 王光东.  当代作家评论. 2000(05)
[3]现代小说的象征化尝试[J]. 范智红.  文学评论. 1999(05)
[4]汪曾祺的文革十年[J]. 陈徒手.  读书. 1998(11)
[5]汪曾祺创作的现代意识[J]. 柯玲.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6]现代性与现代主义[J]. 龙泉明.  文艺研究. 1998(01)
[7]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世纪反省[J]. 杨义.  文艺研究. 1998(01)
[8]悲剧意积的压抑与觉醒──汪曾祺小说论[J]. 摩罗.  小说评论. 1997(05)
[9]西南联大与汪曾祺、穆旦的文学道路[J]. 谢泳.  文艺争鸣. 1997(04)
[10]和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生命[J]. 石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5(01)



本文编号:3389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89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1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