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传统与现代化的接榫:林毓生政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9 15:35
  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中国百年来在遭受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冲击之后产生的重大课题。伴随着现代化浪潮的推进,这个复杂问题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出来。林毓生作为新一代的海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既是殷海光、哈耶克乃至史华慈的高足,对于先师门政治思想和研究中国问题的方法和成果有一定的继承,又有了相对意义上的创新:在批判五四全面反传统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法治和多元社会构建”的理念,为传统与现代化的接榫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能。绪论中笔者主要阐释了选择“林毓生政治思想”作为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另外,通过对海内外林毓生政治思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可深入了解林毓生政治思想研究现状,也进一步了解林毓生政治思想的意义与局限。任何人物思想的形成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笔者从林毓生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的叙述出发,深入挖掘了林毓生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对林毓生政治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梳理和剖析,从政治学的视角阐释了其理论来源:奇理斯玛权威理论;波兰尼的支援意识理论;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殷海光的自由主义思想。林毓生政治思想的形成是从深刻反思五四全...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海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研究现状
        1.2.2 大陆地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林毓生政治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2.1 时代背景
        2.1.1 历史背景
        2.1.2 人物经历
    2.2 理论来源
        2.2.1 社会“卡理斯玛”权威
        2.2.2 波兰尼“支援意识”
        2.2.3 哈耶克古典自由主义理论
        2.2.4 殷海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
3 林毓生政治思想认知基础:对五四全盘反传统主义反思
    3.1 五四全盘反传统主义产生根源
        3.1.1 传统社会的解体与传统的滥用
        3.1.2 籍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思维模式及其根源
    3.2 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3.2.1 中国前三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基本观点
        3.2.2 林毓生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观念突破
4 林毓生关于中国现代化推进的实现路径与具体方案
    4.1 内在理论层面: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4.1.1 中国社会的人文危机及其重建
        4.1.2 创造性转化的基本涵义、出发点
        4.1.3 中国传统创造性转化具体步骤
        4.1.4 中国传统创造性转化的实际操作
    4.2 外在实践层面:法治与多元社会建设
        4.2.1 自由、民主与法治
        4.2.2 现代民间社会与公共性格培养
5 林毓生政治思想的评析
    5.1 林毓生政治思想的价值
        5.1.1 超越了道德热情与科学研究矛盾的藩篱
        5.1.2 突破了文化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对立
        5.1.3 提供了传统现代接榫的理论和实践方案
    5.2 林毓生政治思想的局限性
        5.2.1 对五四全盘反传统的判断存在问题
        5.2.2 创造性转化思想存在理论现实困境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墨子“兼爱”与中国“和谐政治文化”的重塑[J]. 王成,张景林.  晋阳学刊. 2017(02)
[2]五四时期错综复杂的思想——《五四运动的反思:专题论文集》[J]. 汪荣祖,付慧敏.  国际汉学. 2017(01)
[3]论韦伯之“理想型”概念建构——兼与林毓生先生商榷[J]. 叶毅均.  思想与文化. 2016(02)
[4]二十世纪思想史研究中的“创造性转化”[J]. 陈来.  中国哲学史. 2016(04)
[5]“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逻辑和局限[J]. 张文璞.  法制与社会. 2016(22)
[6]内应:传统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新定位[J]. 肖剑南.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6(02)
[7]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路径的思考[J]. 晏振宇,孙熙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06)
[8]致夏中义[J]. 林毓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9]夭折的启蒙还是启蒙的破产?[J]. 唐文明.  读书. 2014(07)
[10]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思考[J]. 余源培.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4(03)

硕士论文
[1]林毓生中国传统创造性转化思想探究[D]. 代依晴.大连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92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92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5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