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文化博弈与文化觉醒:21世纪通识教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1 19:47
  现代的通识教育由古典的博雅教育演变而来。回顾从博雅教育向通识教育演变的发展史,以及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梳理20世纪通识教育向21世纪通识教育变革的过程,本研究发现,通识教育总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中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大学文化特色、教育哲学流派交织在一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并形成了不同的通识教育目标、课程模式与理论流派。在各种复杂、激烈、矛盾的文化博弈中艰难成长的通识教育,成为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道重要景观。21世纪通识教育向何处去?这不仅是大学通识教育本身发展的目标选择,而且将会直接影响到21世纪大学向何处去,并由此对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却又不容忽视的价值导向。国内外围绕通识教育的论文论著如汗牛充栋。本论文选择了“21世纪通识教育向何处去?”这一时代难题为主攻方向,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结合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揭示通识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内在逻辑,并以此为指导,思考和探究21世纪通识教育的未来走向。本论文在第一章绪论中提出问题:什么是21世纪受过教育的人?21世纪通识教育向何处去?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以美国和中国为例,从纵...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全球化时代通识教育的挑战
        1.1.2 我国大学文化主体性和教育主体性的双重失落
        1.1.3 什么是21世纪受过教育的人的追问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
        1.2.2 “文化”的概念内涵
        1.2.3 通识教育和文化的关系
    1.3 国内外通识教育研究现状
        1.3.1 研究现状
        1.3.2 综述分析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美国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
    2.1 从传统到现代:博雅教育的衰落与通识教育的发展
        2.1.1 博雅教育的传统继承:殖民地学院的古典教育
        2.1.2 博雅教育的衰落与通识教育的显现:两次通识教育运动
        2.1.3 通识教育的现代转型:两次通识教育复苏
    2.2 从西方到多元:反正统文化运动与文化战争
        2.2.1 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和漫无目的通识教育改革
        2.2.2 多元文化的博弈:斯坦福大学“CIV”与“文化战争”
    2.3 从美国到全球:美国通识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
第三章 中国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
    3.1 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博弈与通识教育发展
        3.1.1 通识教育的萌芽(1862-1911):中国文化的主体衰落
        3.1.2 通才教育的兴起(1912-1949):中国文化的主体失落
    3.2 通识教育的分流(1949-2005):中国文化的“花果飘零”
        3.2.1 香港的通识教育:中国文化的“花果飘零”与不平衡的院校通识教育
        3.2.2 台湾的通识教育发展:顶层推动与自主发展
        3.2.3 中国大陆的通识教育发展:从文理交融到文化会通
    3.3 通识教育的汇流(2005年至今):中国文化的现代寻根
    3.4 中西方文化比较视野下的通识教育理论思考
        3.4.1 德性与智性的统一
        3.4.2 个性与共性的结合
        3.4.3 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3.5 从培养理性到培养人性:超越本土文化中心性的通识教育
第四章 21世纪通识教育发展:全球化的挑战与创新
    4.1 全球化社会的博雅公民:21世纪的博雅教育定义
    4.2 全球化的文化觉醒与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
        4.2.1 趋势一:从课程到教学的焦点转移
        4.2.2 趋势二:从教学转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综合
        4.2.3 趋势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
        4.2.4 趋势四:在文化博弈中走向文化觉醒
    4.3 全球化的挑战与对策:在文化冲突中搭建通识教育对话交流的国际舞台
        4.3.1 跨越边界的通识教育:全球文明呼吁跨越边界的学习
        4.3.2 全球化学习:从“自由社会的公民”到“全球化社会的公民”
        4.3.3 从对抗到对话:全球化通识教育促进不同文化在相互理解中觉醒
    4.4 全球化社会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创新案例: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
        4.4.1 香港大学的通识教育
        4.4.2 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
        4.4.3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
        4.4.4 台湾中原大学的通识教育
        4.4.5 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
第五章 21世纪通识教育的发展:信息化的新时空和新思路
    5.1 信息化为通识教育搭建全球化的新时空舞台
        5.1.1 信息技术对通识教育的影响日渐突显
        5.1.2 新一代数码土著大学生的学习诉求
        5.1.3 全球知识网络共同体改变学习环境
    5.2 MOOCs引发的全球文化博弈
    5.3 MOOCs热潮中的通识教育创新:以Futurelearn为例
        5.3.1 书写英国高等教育新篇章:全球文化博弈中的Futurelearn
        5.3.2 Futurelearn的课程:以通识教育为主
        5.3.3 Futurelearn的教学:强调高度互动
    5.4 信息时代新型大学探索与通识教育创新:以密涅瓦大学为例
        5.4.1 目标创新:全球未来的领导者与创新者
        5.4.2 以“贯一的素养”再造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
        5.4.3 以整合的设计融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5.5 信息时代通识教育的未来
        5.5.1 全球参与通识教育的创新
        5.5.2 在全球的文化博弈与觉醒中推动通识教育发展
        5.5.3 将文化觉醒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精神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全球化全人教育的创新
    6.1 在文化博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通识教育模式
    6.2 在文化觉醒中走向全球化全人教育的创新
        6.2.1 从去文化中心性的通识教育向世界文化的全人教育的转型和创新
        6.2.2 从本土化通识教育向全球化全人教育的转型和创新
        6.2.3 创新的一点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素质教育:源头·基础·根本[J]. 周远清.  中国大学教学. 2014(05)
[2]努力提高两个文化自觉[J]. 周远清.  中国高教研究. 2012(01)
[3]创新学习文化 回归大学精神——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新探[J]. 桑新民.  教育研究. 2010(09)
[4]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J]. 理查德·莱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7)
[5]通识教育:美国与中国[J]. 甘阳.  复旦教育论坛. 2007(05)
[6]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 黄坤锦.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03)
[7]推进通识教育,催生一种新的教师模式[J]. 王义遒.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8]似曾相识燕归来——评《中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J]. 朱九思.  高等教育研究. 2004(02)
[9]科学离不开人文[J]. 杨叔子.  中国高新区. 2003(07)
[10]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实施[J]. 王义遒.  中国高教研究. 2003(01)



本文编号:3393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93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d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