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翻译行为合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13:38
  “合理性”是二十世纪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降,哲学研究一直围绕着人类的理性问题展开,笛卡尔之后,科学理性逐渐成了理性的全部内容和代名词。然而,伴随着理性主义的发展,人们并没有间断对它的怀疑与批判。二十世纪人们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批判性反思,随着人们对“理性”的颠覆,“合理性”概念逐渐取代了“理性”,成为哲学研究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本文首次将二十世纪哲学、社会学研究的反思性概念“合理性”引入到翻译(行为)研究中,拟在“合理性”概念的引导下,对翻译行为的合理性问题以及当代翻译研究进行反思性研究。本文主要讨论翻译行为的合理性问题,并由对翻译行为合理性的考察推及到翻译研究的维度、翻译行为合理性解释方式、翻译行为合理性的标准与翻译批评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引论,介绍、说明当代翻译研究是如何在范式转换中逐渐将研究的焦点会聚到翻译行为的研究之上,并指出随着人们对翻译行为研究的深入,翻译行为的理性/合理性问题也将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章还对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以及主要内容和结构作简要介绍。第二章介绍“合理性”的概念范畴及其性质,介绍该概念对翻译行为研究的意义...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范式转换与翻译行为研究的凸显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翻译行为的合理性范畴及其考察维度
    2.1 合理性范畴
    2.2 翻译研究中的合理性问题
        2.2.1 合理性仍是翻译研究中的隐性范畴
        2.2.2 合理性涉及翻译的本体论、认识论问题
        2.2.3 合理性涉及翻译的评价论问题
        2.2.4 合理性涉及翻译的实践论与研究方法论问题
    2.3 翻译行为合理性的考察方向与维度
        2.3.1 (翻译)行为与三个世界—一个哲学、社会学的考察
        2.3.2 三个世界与翻译行为合理性的三个考察维度
            2.3.2.1 “合理性”的三个考察维度
                2.3.2.1.1 潘文国的三个世界划分与合理性考察中的语言问题
                2.3.2.1.2 客观世界—“道理”的维度
                2.3.2.1.3 社会世界—“常理”的维度
                2.3.2.1.4 主观世界—“心理”的维度
            2.3.2.2 从翻译标准的论争看考察维度的差异
                2.3.2.2.1 绝对标准
                2.3.2.2.2 相对标准
                2.3.2.2.3 多元、分类的标准
    2.4 翻译行为合理性考察的出发方向、维度及其意义
第三章 “合理性”视野下三个维度的翻译行为研究
    3.1 当代翻译研究的三个维度
    3.2 三个维度中的翻译行为观
        3.2.1 社会世界维度的翻译行为观
            3.2.1.1 翻译作为目的行为
            3.2.1.2 翻译作为规范行为
            3.2.1.3 翻译作为政治行为
            3.2.1.4 翻译作为社会行为
        3.2.2 客观世界维度的翻译行为观
            3.2.2.1 翻译作为语言转移/转换行为
        3.2.3 心理世界维度的翻译行为观
            3.2.3.1 翻译作为解决问题的行为
        3.2.4 跨维度研究的翻译行为观
            3.2.4.1 翻译作为交际/交往行为
            3.2.4.2 翻译作为言语行为
    3.3 小结
第四章 翻译行为的理性问题与翻译心理过程的解释途径
    4.1 翻译行为是理性的吗
    4.2 心理学的行为理性研究方式对翻译行为理性研究的启示
    4.3 翻译行为心理过程的解释途径
        4.3.1 由外向内的解释途径
        4.3.2 由内向外的解释途径
            4.3.2.1 Bell的翻译过程研究
            4.3.2.2 Bell的翻译流程的个案验证—英语结构被动句汉译的流程与参数研究
                4.3.2.2.1 英语被动句汉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3.2.2.2 控制翻译过程的英汉对比参数
                    4.3.2.2.2.1 参数一:汉语“如意”义/“不如意”义
                    4.3.2.2.2.2 参数二:汉语有灵动词/无灵动词
                    4.3.2.2.2.3 参数三:英语静态/动态被动句
                    4.3.2.2.2.4 参数四:语旨、语式、语场参数
                4.3.2.2.3 英语被动句汉译流程及其应用
                    4.3.2.2.3.1 汉译流程图及应用示例
                    4.3.2.2.3.2 流程应用的几点说明
            4.3.2.3 杨晓荣对翻译过程制约因素的研究
第五章 翻译行为合理性解释模式
    5.1 翻译行为的中观解释模式
    5.2 RTA—一个源自心理学、社会学领域的行为解释模式
        5.2.1 理性行为的运作方式与基本概念简介
        5.2.2 理性行为理论模式的基本特点
    5.3 翻译研究中的RTA模式
        5.3.1 目的参数
        5.3.2 规范参数
        5.3.3 行为信念类参数
        5.3.4 控制信念参数
        5.3.5 背景参数
第六章 翻译行为的合理性与评价的合理性
    6.1 翻译行为合理性中的有效性前提与标准
    6.2 翻译行为的合理性与译本批评
    6.3 翻译行为的合理性与译事评价
第七章 结论
英语文献
中文文献
徐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合理性的三个考察维度看翻译行为[J]. 徐剑.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01)
[2]行为理论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J]. 徐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5)
[3]译者: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罗宾逊后理性主义理论观照下的译者研究[J]. 王丹阳.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03)
[4]语言学是人学[J]. 潘文国.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5]共识性真理与建构主义翻译学——论建构的翻译学之真理观[J]. 吕俊.  外语学刊. 2005(06)
[6]价值哲学与翻译批评学[J]. 吕俊.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6(01)
[7]何为建构主义翻译学[J]. 吕俊.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2)
[8]论学派与建构主义翻译学[J]. 吕俊.  中国翻译. 2005(04)
[9]翻译批评的理论思考[J]. 汤(笋口).  民族论坛. 2005(06)
[10]翻译规范研究概述[J]. 李丽,陈蓓.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5(03)

博士论文
[1]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规范的语料库研究[D]. 胡显耀.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05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05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e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