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 ——1990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4 04:04
  “宏大叙事”,是解读1990年代小说关键词之一。对“宏大叙事”的理解,直接影响1990年代以来文学史面貌、整体框架和内在评定标准。然而,对该概念的使用范围、内涵、局限、在当代中国的复杂意义生成状态,我们还缺乏清晰认识。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理论,首先是西方后现代哲学家推出的术语,原义指呈现出整体性、宏大性的现代性神话,后被扩展为一种人类整体性、宏大性的思维方式。利奥塔将宏大叙事分为启蒙解放与哲学思辩两个类型。启蒙解放叙事,主体是人民,目标是自由,人类从宗教和封建专制中摆脱出来,现代民族国家得以确立。思辨叙事,则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也是知识与理性,追求科学合法性的话语策略。宏大叙事概念,伴随后现代思潮对现代思维的解构应运而生,本义的负面色彩浓厚,在解读上也存在很大争议。在向文艺学、社会学等学科延伸时,后现代思维对“宏大叙事”的认识,更具一定偏颇性——特别是该理论在阐释第三世界国家文化的时候。就中国语境而言,宏大叙事概念伴随后现代理论,于80年代中后期登陆中国,并在1990年代风行一时。它既有利于解读文艺界新现象,也造成多重“误读”,理论阐释和文学创作实际的脱节,更影响...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篇 1990 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综论
    第一章 现代小说中的宏大叙事
    第二章 中国1990 年代小说宏大叙事特点
中篇 1990 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形态之一:启蒙再叙事
    第一章 反思与有限个体性:启蒙再叙事的艰难表述
    第二章 批判性个体:绝望的抗争与新的生成
    第三章 世俗性个体:“没有抱负”的欲望还是“合法”现代性?
    第四章 和谐性个体:古典抒情美的复活与创新
    第五章 从虚伪的作品到新宏大叙事:论余华小说的两次转型
    第六章 新启蒙叙事的可能性:王小波小说的“革命+恋爱”
下篇 1990 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形态之二:国家民族叙事
    第一章 新的宏大想象:“文化复兴的现代中国”
    第二章 “同心圆叙事策略”:现代强国梦下的主旋律小说构成
    第三章 “城市中国”:民族文化史诗空间塑形之一
    第四章 “边地”的抒情:民族文化史诗空间塑形之二
    第五章 异域中的“中国形象”:民族文化史诗空间塑形之三
    第六章 传统记忆的复活:民族文化史诗的时间重塑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连载六)[J]. 陈忠实.  小说评论. 2008(04)
[2]“有意味”的文学形式——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叙事时间艺术[J]. 董瑞兰.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3]民族身体的跨国置换及身份归属偏执的暧昧——论九丹《乌鸦》中的力比多实践[J]. 朱崇科.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08(02)
[4]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连载五)[J]. 陈忠实.  小说评论. 2008(03)
[5]中国“新现代性”与新世纪文学的兴起[J]. 张未民.  文艺争鸣. 2008(02)
[6]迟子建与新时期文学——现代文明的伤怀者[J]. 迟子建,郭力.  南方文坛. 2008(01)
[7]《在细雨中呼喊》对余华创作的意义[J]. 王世诚.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04)
[8]“上海怀旧”与新的全球化想象[J]. 张鸿声.  文艺争鸣. 2007(10)
[9]论刘恒小说中的悲悯精神[J]. 姚国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07)
[10]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J]. 陈忠实.  小说评论. 2007(04)

硕士论文
[1]毕飞宇小说的叙事模式[D]. 朱霞.扬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07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07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8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