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从“法国米勒”到“中国忻东旺” ——论中西方现实主义农民题材绘画

发布时间:2021-09-28 07:01
  艺术,作为社会生活的载体,它不仅可以从侧面对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与历史文化予以客观、真实的反映,同时也能够表达出一个民族蕴含的艺术精神,中西方绘画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在形成和发展中的艺术风格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当前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总是从绘画本身入手找寻差异,很少对绘画背后的人文因素进行研究和关注。本文通过对比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从人文因素展开,论述中西方现实主义农民题材绘画的发展。通过阐述中西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文化与审美的差异,由此也反映到了农民题材创作中的绘画特征和创作形式的差异。本文对中西方现实主义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分时期分阶段地对中西方农民题材绘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农民形象的总体特征、艺术家创作的风格等,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选出两位在农民题材绘画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家,通过分析他们的艺术特点和经典作品,清晰的对比出中西方绘画在农民题材中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现实主义农民题材绘画的对比研究,为人们选择农民题材绘画创作时提供一些理论来源和依据,使其理论在艺术实践创作中起到指导作用,同时让更多的人关注“三农”,了解“三农”,让更多的艺术家描绘出农民群体的真实生...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中西方农业的起源与差异
    1.1 什么是农业
        1.1.1 农业简介
        1.1.2 农业起源
    1.2 中国农业的起源及特点
        1.2.1 中国农业的起源
        1.2.2 中国农业的特点
    1.3 西方农业的起源及特点
        1.3.1 西方农业的起源
        1.3.2 西方农业的特点
    1.4 中西方农业的差异对比
第2章 中西方价值观与审美差异
    2.1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2.1.1 中国价值观
        2.1.2 西方价值观
        2.1.3 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
    2.2 中西方绘画艺术审美的差异
        2.2.1 什么是审美
        2.2.2 中国审美观
        2.2.3 西方审美观
        2.2.4 中西方审美差异的比较
第3章 中西方现实主义绘画的起源发展和差异
    3.1 现实主义绘画概述
    3.2 西方现实主义绘画的起源和发展
        3.2.1 西方现实主义油画的起源
        3.2.2 西方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
    3.3 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起源和发展
        3.3.1 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历程
        3.3.2 中国当今形势下的现实主义油画
第4章 中西方现实主义中农民题材绘画的发展
    4.1 西方现实主义农民题材绘画的发展
        4.1.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4.1.2 17、18 世纪欧洲
        4.1.3 19 世纪欧洲
    4.2 中国农民题材绘画的发展
        4.2.1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农民
        4.2.2 中国战争时期绘画中的农民
        4.2.3 中国建国时期油画中的农民
        4.2.4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油画中的农民
    4.3 中西方农民题材绘画的相互影响
第5章 中西方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
    5.1 “画中有诗”的米勒
    5.2 “相由心生”忻东旺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泽民“三农”思想浅析[J]. 方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2]传承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农村[J]. 杨小莉.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S2)
[3]西方绘画中的农民[J]. 樊磊.  中外文化交流. 2007(11)
[4]试析米勒及其绘画的品格[J]. 叶云龙.  美术大观. 2007(05)
[5]论20世纪中国油画艺术中的农民形象[J]. 刘梦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6]从审美方式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 孙银玉.  长春大学学报. 2004(05)
[7]农民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及启示[J]. 金校卫.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06)
[8]感受真诚 关注现实——分析《拾穗者》的艺术特点[J]. 王玉芳.  美术. 2003(12)
[9]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J]. 秦兴洪.  理论与现代化. 2002(02)
[10]法国农民画家米勒[J]. 荣生.  外国文学. 1996(06)



本文编号:3411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11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