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九十年代都市文学中的“边缘人”形象

发布时间:2021-09-29 10:21
  本文在中国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从文化的审美角度切入,立足文化心态的层面,通过分析九十年代“晚生代”和“新新人类”小说中都市“边缘人”对现实的态度与对自我的把握这两个基本方面,描述了他们的文化心态在外在形态上的嬗变,及其内在的逻辑演进,并进一步归纳了“边缘人”形象的特征,即欲望的狂欢、主体精神的丧失、乌托邦的幻灭以及对主流价值规范的叛逆和解构。 论文分四章,第一章回顾了文学史上的“边缘人”形象,并对的“边缘人”内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通过分析文本梳理出“边缘人”的五点表象特征与精神内涵;第三章阐述了“边缘人”产生的三点背景/原因;第四章对“边缘人”创作进行了人文反思。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导言
第1章 “边缘人”:文学史回顾及本文界定
    1.1 文学史上的“边缘人”形象回顾
    1.2 本文对“边缘人”的界定
第2章 九十年代都市文学“边缘人”的表象特征与精神内涵
    2.1 叛逆与解构:背弃主流价值规范
        2.1.1 晚生代笔下的“叛逆者”
        2.1.2 卫慧、棉棉文本中的“边缘宝贝”
    2.2 “金钱意识”:物欲旋涡里的挣扎
        2.2.1 “绞肉机般充满欲望的城市”--朱文、何顿、邱华栋的作品
        2.2.2 高蹈在都市中心的梦呓新贵--卫慧、棉棉笔下的“边缘”
    2.3 性事祛魅:欲望狂欢下的“都市新人类”
        2.3.1 “晚生代”小说的“性狂舞”
        2.3.2 “一列失控的奔窜的火车”--“新新人类”的性爱书写
    2.4 虚无与自我迷失:主体精神面临的危机
        2.4.1 “我找不到活着的方向了”--虚无的一代
        2.4.2 “人啊,我是厌弃你们的”--邱华栋作品中的“单面人”
    2.5 漂泊与逃离:寻找“返源之旅”
        2.5.1 “像一粒灰尘一样”的漂泊
        2.5.2 寻找“回到爱达荷”的“返源之旅”
第3章 都市“边缘人”产生的背景/原因
    3.1 欲望都市:消费时代的生存景观
    3.2 文化断裂与乌托邦的幻灭
        3.2.1 商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断裂和对峙
        3.2.2 人文乌托邦精神的幻灭
    3.3 后殖民图景:二十世纪末的“文化地图”
第4章 超越边缘:对“边缘人”创作的人文反思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纪末中国的审美处境──晚生代写作论纲(上)[J]. 葛红兵.  小说评论. 1999(04)
[2]清醒的文学梦——韩东访谈录[J]. 林舟.  花城. 1995(06)
[3]在多元文学格局中寻找定位[J]. 刘心武,邱华栋.  上海文学. 1995(08)
[4]最后的仪式——“先锋派”的历史及其评估[J]. 陈晓明.  文学评论. 1991(05)



本文编号:3413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13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c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