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1-10-07 20:13
  以个体生命解放为根本目的是现代性问题的真谛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育现代性的概念才具有了真正的内涵。在西方,教育现代性的内涵通过时间观念、人性倾向、生活原则、主体精神四个方面得到具体体现。同样,在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基础上,作为民族教育生命智慧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国的教育传统也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现代教育变革的进程。于是,中国教育现代性的探索中就出现了两种性质迥异的精神价值取向。 与高度强调主体性的西方教育现代性不同,我国的教育传统具有强烈的群体性意向和功利性特征。由于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西方教育现代性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教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种危机主要体现在人性压抑、个性受阻、奴性发达三个方面。曾经主导着中国教育发展的教育传统,已经无法再承担起塑造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于是在这种严重的危机情境中,中国教育开始了现代性的艰难探索。新文化运动的强烈影响,使中国教育界有了明确的现代性意识。但是由于民族危亡的巨大压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并未来得及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简单地将来自西方文化中的科学借用来作为现代性,造成了意识层面上与教育传统之间的尖锐对立。 ...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一、 选题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二、 若干重要概念的检讨及界定
        (一) 传统与教育传统
        (二) 现代性与教育现代性
第二章 中国教育传统的特质及其近代危机
    一、 中国教育传统的特质
    二、 教育传统的近代危机
第三章 中国教育现代性的产生与教育传统的自觉探索
    一、 中国教育现代性的产生
    二、 教育传统的现代性探索
第四章 科学精神的兴起及在教育领域的异化
    一、 科学精神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兴起
    二、 科学境域中的教育传统
    三、 “科玄论战”的教育意蕴
第五章 理想人格的裂变及重塑
    一、 传统理想人格的特点及其缺陷
    二、 传统理想人格的近代裂变
    三、 理想人格的现实重塑
第六章 教育俗世化中的传统影响及反思
    一、 传统教育中的俗世化传统
    二、 教育俗世化中的传统
    三、 教育俗世化的反思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性、历史断裂与中国社会文化转型[J]. 任剑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2]中国教育传统结构的人文生态分析[J]. 岳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3]从学习型现代性到反省型现代性[J]. 高瑞泉.  学术月刊. 2001(01)
[4]科学精神的失落:近代中国科学观的庸俗化倾向[J]. 项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
[5]关注生命:教育的本真[J]. 岳龙.  现代教育论丛. 2000(04)
[6]评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科学技术功能的剖析[J]. 郝峰.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0(03)
[7]理想人格的当代视野[J]. 吴先伍,吴兴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2)
[8]中国古典人生价值论──从人生价值论中国文化和历史[J]. 叶赋桂.  人文杂志. 2000(02)
[9]从“科玄论战”看20年代西方思想与中国社会思潮[J]. 周云.  社会科学辑刊. 1999(06)
[10]儒家伦理传统的现代转化向度[J]. 万俊人.  社会科学家. 1999(04)



本文编号:3422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22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6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