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17:40
  网络时代“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治理和国家网络安全工作,他多次强调“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互联网正在成为西方国家新一轮和平演变和实施网络殖民主义的重要工具,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背景,关乎政治稳定和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提升。政治认同是政治获得合法性的前提,是维系政治稳定的心理基础,是执政党的生命线。互联网的出现使政治认同的原有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但重塑着政治认同的新形态,而且使传统社会的政治认同差异出现扩大趋势,网络时代政治认同的变化正成为一种影响国家安全的新的风险因素,互联网引发了全新的政治和政党安全问题。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同情况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政治认同效果,决定着中国政治稳定、政治进程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受到网络影响最为深重,互联网正在成为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最大“变量”。正是由于网络大环境...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理论工具与问卷设计
    一、核心概念解析
        (一) 政治认同的概念解析
        (二) 政治认同的构成要素
        (三) 政治认同的差异
    二、理论分析工具
        (一) 马克思关于政治认同的理论
        (二) 政治社会化理论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理论
    三、问卷整体设计
        (一) 调查问卷整体设计
        (二) 问卷整体指标体系
第二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的情境与表征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环境的新变化
        (一) 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政治认知形态
        (二) 互联网提升了大学生政治权利认知
        (三) 互联网唤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表征
        (一)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思想复杂多元
        (二)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心态芜杂多变
        (三)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行为差异多端
第三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的描述性实证分析
    一、全国性问卷调查概况
        (一) 问卷抽样调查实施
        (二) 样本人口学统计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不同构成要素差异分析
        (一) 身份认同
        (二) 制度认同
        (三) 政党认同
        (四) 文化认同
        (五) 政策认同
        (六) 发展认同
        (七) 小结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不同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一) 权利认知差异
        (二) 利益认知差异
        (三) 政治参与差异
        (四) 政治沟通差异
        (五) 政治满意度差异
        (六) 小结
    四、不同因素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化作用
        (一) 权利认知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作用
        (二) 利益认知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作用
        (三) 政治参与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作用
        (四) 政治沟通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作用
        (五) 政治满意度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作用
第四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的结构性分析
    一、不同性别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分析
        (一) 不同性别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
        (二) 不同性别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影响因素认知差异
    二、不同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分析
        (一) 不同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
        (二) 不同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影响因素认知差异
    三、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分析
        (一) 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
        (二) 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影响因素认知差异
    四、不同学历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分析
        (一) 不同学历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
        (二) 不同学历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影响因素认知差异
    五、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分析
        (一)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
        (二)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影响因素认知差异
第五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的问题与归因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的主要问题
        (一) 低度认知与高度认同存在悖论
        (二) 宏观认同与微观认同存在失衡
        (三) 情感热爱与行为疏离存在矛盾
        (四) 整体认同与群体认同存在差异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 网络空间异质思想文化加剧呈现
        (二) 社会负面政治现象离心作用明显
        (三) 市场经济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够
        (五)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不足
第六章 网络时代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策略
    一、创造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优良网络环境
        (一) 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二) 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
        (三) 加强网络空间政治文化建设
    二、夯实党和政府执政基础
        (一) 提升党和政府网上网下的执政效能
        (二) 走好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
        (三) 增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获得感
    三、彰显政治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 以高校党的建设统领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
        (二) 以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三)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四、精准对待大学生政治认同差异问题
        (一) 精准对待政治认同不同构成要素差异问题
        (二) 精准对待政治认同不同影响因素差异问题
        (三) 精准对待不同大学生群体政治认同差异问题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动因与路径[J]. 沈江平.  思想教育研究. 2020(03)
[2]马克思的反特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彭正德.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20(01)
[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供给论析[J]. 万美容,吴倩.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0(01)
[4]个人主义正在危害个人[J]. 韩少功.  文化纵横. 2020(01)
[5]政党、国家与社会:整合视阈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逻辑探究[J]. 何虎生,赵文心.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6]网络社会青年信仰功利化风险及其化解举措[J]. 代玉启,李济沅.  中国青年研究. 2020(01)
[7]“感性的活动”与马克思的未来性思想[J]. 刘日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8]论新时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 姚东.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9]《共产党宣言》关于政治信仰的论述探析[J]. 李忠军,刘怡彤.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12)
[10]扎实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任贤良.  中国发展观察. 2019(24)

博士论文
[1]中国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D]. 秦天真.北京交通大学 2019
[2]互联网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社会化研究[D]. 苏超莉.中共中央党校 2017
[3]互联网时代的执政党认同研究[D]. 孙会岩.华东师范大学 2017
[4]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 刘贝贝.北京交通大学 2016
[5]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D]. 李晓莉.兰州大学 2016
[6]新媒体背景下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 张弛.吉林大学 2015
[7]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D]. 常轶军.吉林大学 2014
[8]主体间性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D]. 苏令银.华东师范大学 2013
[9]政治安全:网络时代的挑战与对策[D]. 刘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10]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 李忠军.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22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22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2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