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社会学视野下中国设计的现代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20:23
  现代性似乎不是一个时髦的词汇,在学术界热火朝天地讨论后现代理论、文化转向等问题之际,现代性似乎确实显得不合时宜。然而,实际上现代性的光环并未褪去,在启蒙思想传播近三百年的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社会体制与价值观念存在难以估量的影响。众所周知,从马克思·韦伯阐释的现代性的“启蒙理性”到消费社会的“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现代性走入了它的反面,从一种解放人的力量转化为一种束缚人的桎梏。然而,随着现代性批判的呼声愈演愈烈,1980年哈贝马斯发表著名演讲《现代性——一项未完成的方案》以来,现代性问题又重返人们的视线。他认为“后现代”不过是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批判与质疑的一种富有激情的口号,实质上,是将后现代主义的问题纳入到现代性的研究视域中,“充满信心在现代性传统中改造现代”。现代性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举步维艰,自洋务运动在表层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来,中国在技术、经济、政治的现代化转型中将文化现代性的问题暴露出来。社会的道德秩序与价值观念仍处于无序的困境之中,一味沉浸于财富的急速增长、物质的日益丰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文化价值的建构,并没有吸收西方对现代性反思的成果。具体到当下的中国设计,批量化...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引出
    第二节 设计现代性研究的价值
        一、学术价值
        二、现实价值
    第三节 学术史中的研究
        一、设计与社会学交叉研究
        二、现代性与设计现代性研究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现代性的悖论:设计的“理性”与“反理性”
    第一节 现代性的矛盾困境
        一 “祛魅”:现代性与理性
        二 “异化”:现代性的批判
    第二节 合理化的设计:设计现代性的启蒙
        一 “装饰即罪恶”
        二 民主与现代设计理想
    第三节 反理性:设计现代性的质疑
        一 技术与工具理性的批判
        二 资本与“单向度”设计的质疑
第三章 历史回溯:中国设计的现代性探索与社会
    第一节 晚清“前现代”社会的转型:1840-1911
        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设计发轫
        二 “废科举,设学校”: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萌芽
    第二节 民国时期“曲折的现代性”:1911-1949
        一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与设计
        二 新文化运动:“救亡”与“启蒙”中的设计变革
        三 国货运动与民族化设计
    第三节 新中国时期“探索的现代性”:1949-1980
        一 建国初期对苏联设计的模仿
        二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设计实践
        三 “文艺为政治服务”:意识形态主导下的设计面貌
    第四节 改革开放“渐进的现代性”:1980年至今
        一 改革初期的设计现代性
        二 90年代新旧交替的设计面貌
第四章 困境: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设计现状
    第一节 设计赋予的社会角色
        一 性别角色与女性设计
        二 合乎身份的设计
    第二节 设计与中国社会结构性差异
        一 社会分层与设计分层
        二 代际关系中的设计问题
        三 设计权利之辩:社会资本与关系网络中的设计
    第三节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设计问题
        一 资源危机下的“奢华设计”
        二 城市化进程中的设计问题
        三 “山寨文化”的尴尬
第五章 思索: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点重构中国设计的现代性
    第一节 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方案”
        一 哈贝马斯的演讲:“现代性:一项未完成的方案”
        二 设计“现代性”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社会学思维的介入
        一 文化与价值分析
        二 关注设计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设计批判与理性重构
        一 以民生为目的的设计
        二 理性与“民主、自由、公平”的设计
        三 非标准、非单向的设计思维
        四 全球化语境下的“设计自主”
    第四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借用
        一 定量、定性的调查研究
        二 评价机制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本文编号:3431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31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4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