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关于古代受教育资格及权利实现的考察与比较 ——以“去特权化”为线索

发布时间:2021-12-18 17:30
  本论文选题可归属于教育史学与法律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范畴,并兼有法理学的零星思考。以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受教育者主体性问题为原点,以受教育者、受教育资格、受教育权利及其实现为结构性考察主线,并同时以“去特权化”这一动态概念贯穿前后,力图将“受教育资格及权利”的概念引入法理命题的范畴,透过融合了政策设范与法律立制的古代教育制度的演进变迁,对于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制并向着近世转变的“去特权化”的受教育资格及权利的实现进程给予真实扫描与历史的还原。历史比较的实证分析方法与法学论证的逻辑分析方法,是本文采纳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而具体的研究进路本着以下要素及其组合渐次生成:法理的概念、法史的视角、教育史的素材、主题性的论证,外加散射性的比较。特权体制下的受教育者分野,中国古代受教育者的资格限制,特别是伴随“特权化”与“去特权化”矛盾抗争一路走来的古代儒士受教育权利设定及其实现,是本文着力阐论的重点所在。经由公民权、教权以及王权这三种国家权力形态变幻而来的西方城邦文明,为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大学以及宗教改革对受教育权利的创设与行使,奠定了透射出法律光芒的“去特权化”的精彩。关于封建制形态下的受教育权利实现...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引篇
    第一章 受教育:一个永恒的权利命题
        第一节 关于受教育资格与权利的一般界说
            一、受教育资格:一个前置性的权利命题
            二、受教育权利的词义考
            三、受教育权(利):一个多维的“权利”概念
            四、受教育权利的东方式解读
        第二节 受教育权利实现及其相关问题
            一、受教育权利实现的基本条件及衡量标准
            二、受教育权利实现的含义
            三、关于受教育资格及其权利实现的相关问题考察
正文篇
    第二章 特权体制下的古代受教育者及其分野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受教育者概述
            一、中国古代“受教育者”名称要览
            二、中国古代“受教育者”的概念设定及划分标准
            三、中国古代官学“受教育者”的主要划分类型
        第二节 西方古代受教育者概览
            一、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受教育者
            二、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受教育者
        第三节 特权体制下的古代受教育者及其分野
            一、古代的“特权受教育者”
            二、古代的“其他受教育者”
            三、古代被剥夺或限制受教育权利的人
            四、古代“受教育者”的分野及其对特权体制的冲击
    第三章 古代受教育资格设定中的特权化与去特权化
        第一节 关于古代受教育者入学资格与条件概述及比较
            一、中国古代受教育者入学资格与条件概述
            二、关于西方古代受教育者入学资格与条件概述
            三、小结:中西方古代受教育者入学资格与条件的概括性比较
        第二节 关于古代宗室成员的入学要求及相关设定
            一、关于太子教育的特权化设定
            二、关于宗室成员的入学范围及相关设定
        第三节 与古代受教育有关的入学与考试资格限制
            一、关于儒学生员的入学条件限制
            二、关于科举考试资格的甄别
            三、关于私学求学的条件限制
            四、小结:关于古代求学入仕资格限制的简要比较
        第四节 国子监入学资格设定中的特权化与去特权化
            一、早期国子监(学)对入学资格的特权化设定
            二、中期国子监(学)对入学资格的设定及其变化
            三、后期国子监对入学资格的“去特权化”设定
            四、小结:关于国子监入学资格设定中的特权化与去特权化
    第四章 “儒士”身份资格变迁中的受教育权利及其实现
        第一节 “士”与“儒”的结合:从受教育资格到身分化权利
            一、西周之“士”的身分化受教育权利
            二、春秋战国“士人”的“去身分化”受教育权利
            三、秦汉“弟子籍”的特赋权利及博士官制的创设意义
        第二节 门第与户籍:魏晋与隋唐时期受教育资格与权利的嬗变
            一、魏晋南北朝受教育资格与权利的“士庶有别”
            二、隋唐科举制对门第特权的破除及其寒士权利的实现
            三、“崇圣尊儒”礼法政令下的唐代儒士受教育权利
            四、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士受教育权利的嬗变
        第三节 宋代以降儒士受教育权利的赋予及其实现
            一、以入学受教育权为主旨的宋代儒士权利赋予及其实现
            二、辽、金时期对不同民族受教育权利的赋予及其实现
            三、元代对受教育权利的民族歧视性设定及其差别实现
            四、以科举考试权为中心的明代儒士权利赋予及其实现
            五、清代满汉各族受教育权利的赋予及其实现
            六 小结:“儒士”身份资格变迁中的受教育权利实现
    第五章 城邦文明推动下的古代受教育权利及其实现
        第一节 古希腊与古罗马奴隶制时期的“公民受教育特权”
            一、古希腊奴隶制国家对“公民受教育特权”的设定及行使
            二、古罗马时期在家长权引导下的“公民受教育特权”及其行使
            三、小结:关于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受教育权利实现简况
        第二节 西欧中世纪教会权垄断统治下的受教育权利
            一、关于教权及其统治下的中世纪受教育权利
            二、关于王权与教权斗争下的中世纪大学的教育自治权
            三、小结:关于教权统治下的中世纪受教育权利实现
        第三节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受教育权利及其实现
            一、西欧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对受教育权利的新界定
            二、西欧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受教育权利实现的概况及评述
    第六章 封建社会受教育权利实现问题之中西比较
        第一节 关于受教育权利设定的文教思想渊源之中西比较
            一、儒学与基督教:受教育权利蕴成的两种不同模式
            二、“社会人”与“宗教人”:各封建时期文教思想的变迁及比较
        第二节 关于受教育者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实现之中西比较
            一、关于受教育者主体及其权利义务之中西比较
            二、关于女性受教育者权利与义务及中西比较
        第三节 关于受教育权利实现的保障条件与措施之中西比较
            一、古代教育经费来源及其相关制度保障之中西比较
            二、古代受教育权利实现的其他保障条件与措施之中西比较
        第四节 关于古代受教育资格及权利“去特权化”实现之中西比较
            一、关于历史共性道路及其比较
            二、关于历史差异及其比较
结语篇
    第七章 关于古代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与未实现
        第一节 关于古代受教育权利的存疑与释疑
            一、关于古代受教育(资格)权利的存疑与释疑
            二、关于古代受教育(资格)权利问题的小结
        第二节 关于古代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与未实现
            一、关于对受教育权利实现的“第一推动因”的历史猜想
            二、关于受教育权利实现的“第一推动因”的问题小结
            三、结束语:古代受教育(资格)权利的实现与未实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贿赂的进化与嬗变[J]. 周绍金.  廉政瞭望. 2007(09)
[2]中外政府与高校权力博弈模式比较研究[J]. 林荣日.  开放教育研究. 2007(01)
[3]“封建地主制”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大成果[J]. 李根蟠.  河北学刊. 2007(01)
[4]学田制与赠地学院之比较研究及对发展中国民办高校的启示[J]. 卫炜,陈蕾.  社科纵横. 2007(01)
[5]明代人才选拔、培养模式与书院发展关系探析[J]. 李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6]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J]. 郭培贵.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7]也谈明代前期科举社会的流动率——对何炳棣研究结论的思考[J]. 沈登苗.  社会科学论坛. 2006(09)
[8]语境的再分类[J]. 王希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9]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J].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论民族地区公民受教育权的民法救济[J]. 黄冠.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硕士论文
[1]“崇宁兴学”研究[D]. 田勤耘.华中科技大学 2005
[2]受教育权的宪法学分析[D]. 蒲红.中国政法大学 2004
[3]论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障[D]. 秦启轩.河海大学 2004
[4]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变迁及其新走向[D]. 张建平.南京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42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42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1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