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精神契合与文化对话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中国

发布时间:2022-01-06 13:00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最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哲学家罗素、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和E.M.福斯特、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诗人T.S.艾略特、画家瓦奈萨·贝尔、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等众多知识精英都是该集团成员,他们通过与徐志摩、凌叔华、萧乾、叶君健、叶公超等中国现代文人的频繁交往,其思想理念和精神品格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文论文化建构的一支重要力量,并潜在书写了其时中国文化环境的特有生态。本文试图从整体文化品格、个体交往影响、文学团体比较、知识分子精神、现代主义诱惑、文化对话与误读等多个角度,对二十世纪上半叶布鲁姆斯伯里团体与中国文论文化的关系进行历史发掘和意义阐释,探索当时社会语境下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化氛围的形态生成与演变规律。文章的主要思路和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渊源、成员构成、历史发展和总体特征。其知识贵族的身份与反叛传统的姿态、松散自由的组织和孤傲排外的形象、作为文化个体的闪耀性和作为群体的共同性、错综复杂的性恋关系与纯洁持久的友情,构成了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特立独行的鲜明风格,也成为其倍受外界瞩目的原因。第二章借助大量...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由来及性质
    第一节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由来及成员组成
    第二节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历史
    第三节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文化品格
第二章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中国的译介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译介
    第二节 20世纪下半叶在中国的译介
    第三节 与布鲁姆斯伯里相关的影视作品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人的布鲁姆斯伯里交游
    第一节 徐志摩的布鲁姆斯伯里交游
    第二节 凌叔华的布鲁姆斯伯里情缘
    第三节 萧乾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友
    第四节 叶君健:走进布鲁姆斯伯里
第四章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
    第一节 布鲁姆斯伯里与新月派
    第二节 布鲁姆斯伯里与京派
第五章 大学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契合
    第一节 从剑桥到北大:学院派知识分子的生成背景
    第二节 智性的激荡与人文的烛照
第六章 现代主义的诱惑
    第一节 意识流:理论与创作的双重借鉴
    第二节 新传记文学的源流与传承
    第三节 跨文化视野中的女性主义与性别协商
    第四节 形式主义与后印象批评
第七章 文化的对话与误读
    第一节 布鲁姆斯伯里成员眼中的中国文化
    第二节 文化的交流与误读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斯特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述评[J]. 范志慧.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2]徐志摩的剑桥交游及其在中英现代文学交流中的意义[J]. 刘洪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06)
[3]徐志摩剑桥交游考[J]. 刘洪涛.  新文学史料. 2006(02)
[4]徐志摩致奥格顿的六封英文书信[J]. 刘洪涛.  新文学史料. 2005(04)
[5]魏理与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交游考[J]. 程章灿.  中国比较文学. 2005(01)
[6]叶君健年谱[J]. 叶念先.  新文学史料. 2001(04)
[7]叶君健和布鲁斯伯里学派[J]. 叶念伦.  外国文学. 2001(05)
[8]“布隆斯伯里”学派中的叶君健[J]. 邵鹏健,李君维.  文学自由谈. 1994(01)
[9]京派作家与中西文学[J]. 许道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4)
[10]传记文学的艺术[J]. 弗·吴尔夫,主万.  世界文学. 1990 (03)



本文编号:3572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72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f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