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道家与道教思想史批判 ——一种现象学神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05:35
  鉴于对道家与道教思想史研究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我们有必要援引中国传统学术中所欠缺的现象学—神学作为新型方法论重新思考其根本问题。比较宗教学的方法是对它的必要补充。一般说来,此二方法分别具有纵向与横向的思想维度。就前者的逻辑性而言,这种研究可以被表述为关于“中国根柢”的历史哲学。首先要重识的一大问题就是老子思想的主旨。受庄学与《易传》传统的儒学影响,《老子》的第一义长久以来被解读为形而上学。这与今通行本的流行有历史性的联系。但从帛书《老子》的版本价值和篇次结构看,老子思想的真义在于政治哲学。在《汉书·艺文志》的提示下,通过追溯老子跟其身前的汤武辅相(伊尹、姜尚)、管仲与其身后的稷下诸先生(含荀子,不含孟子)的道统联系,我们可以认识到老子学统被扭曲的史实及其深刻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据此可以申辩中国思想义的两大问题:一、老压其实貌台神离,是异非一.老学正传只有稷下一脉,没有庄子别支;二、儒家所追溯的“先王”道统其实属于管老政治系,不属于思孟道德系。紧接着的问题就是,韩非的注老、学荀其实是假象,他最后与老学所批判的道德主义儒学勾结为“阳儒阴法”系统,建立了主宰中国历史二千年的秦制。老学正...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道教:何谓“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第二节 道教研究的现状:已有的方法、可能的视角与必要的新思路
    第三节 神学视角下的道教的存在问题:从“存在—神—学”到历史哲学
    第四节 关于方法论的进一步说明:比较宗教学的方法与本质
第一章 先秦与秦汉的道家政治传统及其与儒法两家思想的关系
    第一节 伊尹的“外王内圣”之道:道家始祖的“德”性政治传统
    第二节 老子的“玄德”政治论:政治与道德的二元结构问题
    第三节 老子与庄子及其后学的反知主义:体用一元的思维方式
    第四节 前期黄老道的处士精神及其思想的法家化:从齐国稷下学宫到汉初黄老道
    第五节 秦式法家与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道德型政治范式的历史性确立
    第六节 后期黄老道向神仙思想与革命理论的转化:谶纬神学在儒道之间的历史传承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道家与道教政治观及其神学建构
    第一节 五斗米道与太平道的政治形态:道教的乌托邦与千年王国
    第二节 王弼与郭象的“三玄”解释学:玄学的方法论及其本体论与本源论
    第三节 嵇康之死与阮籍的反隐士论:隐逸与僭政的隐秘联系
    第四节 南北朝的道教改革:从“六天”到“三天”
    第五节 “三洞四辅”说的两种版本及其差异:道教的判教体系
    第六节 “老子化胡”说的两种版本及其联系:从伪说到史实
    第七节 葛洪的《抱朴子》与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丹鼎派与符箓派的神学结构
    第八节 四种道教说与“道教的终结”论:关于道教的类型学分析
第三章 唐宋道教的重玄学与内丹学及其与儒家理学的关系
    第一节 重玄学的玄学本质:从比较道教重玄学与佛教中观学到比较道性论与佛性论
    第二节 唐玄宗的“援儒入道”及其老学新解:重玄学的义理转向与儒学复性论的复兴
    第三节 重玄学与理学的思想联系:杜光庭与陈景元的老子注及其影响
    第四节 内丹学与理学的思想联系:“先天一(?)”论对理气关系的建构作用
    第五节 理学作为“三教合一”的核心产物的思想本质:儒家思想出场的新路径
第四章 宋元至明清道教的审美化嬗变与神学意义及其与儒家心学的关系
    第一节 宋代娱乐文化的兴起与道教美学的成熟:苏轼与白玉蟾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罗天大醮”的神学政治游戏:道教文化从礼教到乐化的转变
    第三节 全真道的文艺精神及其南北宗的异同:王重阳的“诗道”及其影响
    第四节 净明(忠孝)道的内容与形式:儒家心学与道教戏曲
    第五节 两种“新道教”说:全真道与净明道本非道教
    第六节 明清道教美学的伦理学本质:组织性道教的僵化与中国文学史的酒神精神
附论 道教美学对清后学术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己发表的论文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早期《老子》、《周易》“文本”的演变及其与“思想”之相互作用[J]. 丁四新.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2)
[2]初期全真道的自由平等观念[J]. 强昱.  世界宗教研究. 2012(03)
[3]海德格尔的“濠梁之辩”[J]. 罗久.  人文杂志. 2011(01)
[4]如何理解“史华慈问题”?[J]. 任锋.  读书. 2010(06)
[5]类或个体:濠梁之辩中惠施的思维误区[J]. 王向清,朱小略.  求索. 2010(04)
[6]葛洪《抱朴子外篇》儒学思想辨微[J]. 李中华.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7]罗天大醮与水浒英雄排座次[J]. 吴真.  读书. 2009(07)
[8]“濠梁之辩”是否要继续下去[J]. 王建敏.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07)
[9]从杜光庭六篇罗天醮词看早期罗天大醮[J]. 吴真.  中国道教. 2008(02)
[10]读葛兆光著《屈服史及其他》[J]. 孙向中.  史学月刊. 2008(01)

博士论文
[1]敬天与崇道——中古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之一[D]. 刘屹.首都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594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94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f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