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积极心理学刍议

发布时间:2022-04-25 18:19
  积极心理学运动是20世纪末发源于美国的一场心理学领域内的运动。积极心理学运动反映了现代人面临着深刻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等种种严峻的局面,而正是为了向现代人提供一套可能的解决方案,积极心理学运动才应运而生。从心理学领域内各个心理学流派或分支发展的视角来看,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内自然科学取向的心理学与人文科学取向心理学这两大阵营之间激烈碰撞与相互交融的体现和结果。积极心理学一方面继承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等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学关于人的积极方面的研究议程,对主流心理学消极的人性观尤其是临床心理学的疾病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另一方面,积极心理学高举实证主义科学的大旗,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非实证的研究方法予以批判。正是通过这种主动地为合法的理性活动划界的工作,才得以击败竞争对手,从而在心理学领域站稳脚跟和获得蓬勃发展。积极心理学主张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积极的主观经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组织制度等,为现代人过上快乐的生活、善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以《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中的疾病意识形态进行解构,而且建构了一套对人的性格优势与美德进行分...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个人缘起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背景
        1.2.1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2.2 国外研究的现状
        1.2.3 国内研究的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和问题的提出
        1.3.1 国内外研究的局限性
        1.3.2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1.5 主要创新点
    1.6 主要的不足之处
2. 积极心理学的西方哲学渊源
    2.1 积极心理学的西方古代哲学渊源
        2.1.1 苏格拉底之自我认识的思想
        2.1.2 柏拉图之超越感官经验的思想
        2.1.3 亚里士多德之美德培育的思想
        2.1.4 伊壁鸠鲁学派之简朴生活的思想
        2.1.5 斯多葛派之理性思维的思想
    2.2 积极心理学的西方中世纪哲学渊源
        2.2.1 基督教关于灵肉冲突的观念
        2.2.2 中世纪之美德理论
    2.3 积极心理学的西方近代哲学渊源
        2.3.1 文艺复兴之个人主义
        2.3.2 功利主义之幸福观
        2.3.3. 情感主义与浪漫主义之情感观
    2.4 积极心理学的当代哲学渊源
        2.4.1 建构主义哲学
        2.4.2 存在主义哲学
3. 积极心理学的东方哲学渊源
    3.1 儒家思想之仁爱观对积极心理学的启示
    3.2 道家思想之辩证思维对积极心理学的启示
    3.3 佛教思想之觉悟观对积极心理学的启示
    3.4 印度教之轮回观对积极心理学的启示
4. 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学渊源
    4.1 积极心理学的涵义和“创世纪”
        4.1.1 积极心理学的涵义
        4.1.2 积极心理学的“创世纪”
    4.2 积极心理学的存在主义心理学渊源
        4.2.1 存在主义心理学简述
        4.2.2 积极极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异同点
    4.3 积极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渊源
        4.3.1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述
        4.3.2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的异同点
        4.3.3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冲突与融合
5. 积极心理学而临的现实挑战及其回应
    5.1 积极心理学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挑战
        5.1.1 生态危机的可能的文化根源
        5.1.2 生态危机可能的经济根源
        5.1.3 生态危机对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
    5.2 积极心理学面临的精神危机的挑战
        5.2.1 自由(选择)的暴政
        5.2.2 生命毫无意义的感觉
        5.2.3 无聊
        5.2.4 网络成瘾
        5.2.5 空虚的自我
        5.2.6 肆虐的消费主义
    5.3 积极心理学对现实的挑战的回应
        5.3.1 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
        5.3.2 国民幸福总值的具体应用
6.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建构
    6.1 积极心理学对DSM的病理学模式的解构
        6.1.1 二战后美国临床心理学的演变及其疾病的意识形态
        6.1.2 积极心理学对DSM的病理学模式的社会解构
        6.1.3 积极心理学对DSM的病理学模式的理性解构
        6.1.4 积极心理学对疾病意识形态和DSM的病理学模式的超越
    6.2 积极心理学的性格优势与美德分类标准
    6.3 积极心理学关于性格优势与美德的具体清单
7. 积极心理学的解释学批判
    7.1 哲学解释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7.2 解释学对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批判
        7.2.1 事实与价值二分
        7.2.2 事实价值二分的解释学批判
    7.3 解释学对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的立场的批判
        7.3.1 价值无涉的涵义
        7.3.2 价值无涉的主要特点
        7.3.3 价值无涉的立场的历史贡献和局限
    7.4 解释学对积极心理学的实证主义认识论的批判
        7.4.1 实证主义认识论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局限性
        7.4.2 实证主义认识论在心理学中的局限性
    7.5 解释学批判的批判
8. 积极心理学的历史贡献与未来发展
    8.1 积极心理学的历史贡献
    8.2 积极心理学的困境与未来发展
        8.2.1 积极心理学的困境
        8.2.2 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_
攻博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化心理学对临床心理学的影响和启示——一种积极心理学的转向[J]. 张沛超,吴和鸣,张掌然.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4)
[2]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治疗观[J]. 刘颖,张掌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3]感恩的内涵、价值及其教育艺术探析[J]. 何安明,刘华山.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04)
[4]《论语》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J]. 田爱琴.  人力资源管理. 2011(12)
[5]当代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胡美娟,彭文波,杨允,疏德明,刘电芝.  心理科学. 2011(06)
[6]积极幻觉与当代积极心理学[J]. 马晓丽,苗元江,梁小玲.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11)
[7]积极心理学运动对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 田喜洲,谢晋宇.  管理评论. 2011(07)
[8]当代心理学的分裂与学科的多元化整合[J]. 叶浩生.  社会科学. 2011(07)
[9]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J]. 李红云.  广西社会科学. 2011(05)
[10]积极心理学领域中的谦虚研究[J]. 苗元江,梁小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05)

博士论文
[1]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 马甜语.吉林大学 2009
[2]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 曹大宇.华中科技大学 2009
[3]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 任俊.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积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探究[D]. 贺喜秀.中南大学 2008
[2]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 乾润梅.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从消极走向积极[D]. 周涛.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48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648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