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中国古代政治法思想萌芽研究 ——以先秦诸子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4-28 21:08
  狭义“政治法”是指由宪法学界所称的“宪法性法律”1构成的法律部门,广义“政治法”是指由宪法、行政法和“宪法性法律”三部分构成的法律部门。承认“政治法”同时具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的含义,就是综合的“政治法”观。“政治法”研究的核心是政权根本问题、民主、限制权力、保护权利四方面内容。成熟形态的“政治法”现象是近代西方才产生的,但是具有“政治法”现象特征的类似规则、实践活动和思想古已有之。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古代近东地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封建社会(中世纪),都出现过不成熟形态的“政治法”规则、实践活动和思想萌芽。因此,“政治法”现象有成熟形态和不成熟形态之分,这就是“政治法”形态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条件为“政治法”思想萌芽的产生创造了适宜的土壤。在先秦诸子的思想中,可以发现许多有关“政治法”核心内容的思想萌芽,这就是本文研究的中心。秦汉之后,中国进入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社会,像先秦“诸子百家”那样思想活跃的盛况再没有出现过,后世零星出现的“政治法”思想萌芽都是对先秦“政治法”思想萌芽的继承和发展,明清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也是从先秦“政治法”思想萌芽中吸取了大量养分。因此,研究先秦诸... 

【文章页数】:2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回顾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思路及创新
    六、研究意义:重蹈覆辙还是理论升华?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
    第一节 “政治法”的概念
        一、“政治法”概念的提出
        二、狭义:“政治法”是宪法的下位法
        三、广义:“政治法”是宪法等法律部门的统称
    第二节 综合的“政治法”观
        一、确立综合的“政治法”观的意义
        二、“政治法”思想的构成
    第三节 “政治法”形态论
        一、“政治法”现象的历史考察
        二、“政治法”现象的各种形态
    第四节 “政治法”思想的萌芽
        一、“政治法”思想是人类文明的普遍现象
        二、先秦时期产生“政治法”思想萌芽的条件
        三、“政治法”的发展与民族文化
第二章 “人性论”思想萌芽
    第一节 “人性善”思想萌芽
        一、“人性善”思想的萌芽
        二、“人性善”思想的系统化
    第二节 “人性恶”思想萌芽
        一、“人性恶”命题的提出
        二、“人性恶”思想的系统化
    第三节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人性论”
        一、“人性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二、“人性论”与“政治法”的关系
        三、中西“人性论”思想比较
第三章 关于“政权根本问题”的思想萌芽
    第一节 有关政权的产生与变更的思想萌芽
        一、有关自然状态的思想萌芽
        二、有关“自然法”的思想萌芽
        三、有关法律、政权产生的思想萌芽
        四、有关政权变更问题的思想萌芽
    第二节 对现实治国方略的否定
        一、顺道安民的“无为而治”思想
        二、世界上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第三节 对现实治国方略的改良
        一、以道德教化为主的治国方略
        二、以刑法威慑为主的治国方略
        三、代表平民利益的治国方略
    第四节 综合百家之长的“新德治”思想
        一、“新德治”范畴论
        二、“新德治”要素论
        三、“新德治”原因论
        四、“新德治”的体系论
第四章 关于“民主”的思想萌芽
    第一节 “中国式民主”概念初探
        一、“广义民主”概念之界定
        二、“西方式民主”与文化冲突
        三、“中国式民主”与本国资源
    第二节 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与沿革
        一、从远古到西周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
    第三节 关于“民本”与“民主”关系的争论
        一、近代以来的争论
        二、当今学界主张二者冲突的主要观点
    第四节 “民本”与“民主”思想沟通之可能
        一、研究视角的扩大
        二、民主的哲学前提:人格独立与人格平等
        三、民主的基本价值:民意与民利
        四、民主的追求目标:秩序与和谐
        五、民主的未来走向: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互鉴
第五章 关于“限制权力”的思想萌芽
    第一节 以和平方式限制权力的思想萌芽
        一、“天鬼监督”的思想萌芽
        二、“舆论监督”的思想萌芽
        三、“道、德监督”的思想萌芽
    第二节 以暴力方式限制权力的思想萌芽
        一、武力反抗暴政的思想萌芽
        二、关于“人民反抗暴政理由”的思想萌芽
    第三节 限制权力具体主张方面的思想萌芽
        一、限制君权的思想萌芽
        二、限制吏权的思想萌芽
        三、限制政府权力的思想萌芽
第六章 关于“保护权利”的思想萌芽
    第一节 “人道主义”思想萌芽之产生
        一、老子对神的价值之否定
        二、孔子对个人价值之尊重
        三、墨家对人民主体性之承认
        四、孟子对“民为国本”之思考
    第二节 各学派关于“保护权利”的主张
        一、道家:依道保护权利
        二、儒家:保护权利的完整体系
        三、墨家:兼顾人民的政治与经济权利
    第三节 保护具体权利的思想萌芽
        一、保护自由权的思想萌芽
        二、保护平等权的思想萌芽
        三、保护民主权的思想萌芽
        四、保护生命权思想萌芽
第七章 先秦诸子“政治法”思想萌芽的承继及影响
    第一节 对前代思想的承继
        一、“重视人事”的思想萌芽
        二、重视人民权利保护的思想萌芽
        三、接受“舆论监督”的思想萌芽
    第二节 对后世思想之影响
        一、人性论思想萌芽之影响
        二、“政权根本问题”思想萌芽之影响
        三、民主思想萌芽之影响
        四、限制权力思想萌芽之影响
        五、保护权利思想萌芽之影响
    第三节 对后世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之影响
        一、人性论思想萌芽之影响
        二、“政权根本问题”思想萌芽之影响
        三、民主思想萌芽之影响
        四、限制权力思想萌芽之影响
        五、保护权利思想萌芽之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孟子》中的宪法思想萌芽[J]. 任海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2]《论语》中的宪法思想萌芽及其与西方比较[J]. 任海涛.  政治与法律. 2010(07)
[3]论法人类学方法在中国法制史研究中的运用[J]. 任海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2)
[4]论法发生学方法在中国法制史研究中的运用[J]. 任海涛.  学术探索. 2010(01)
[5]民主与民本辨析——兼与“新民本论者”商榷[J]. 王德志.  政法论丛. 2009(06)
[6]“民本”视野下的“尊君”——先秦儒家民本主义尊君理论的现代解读[J]. 谢红星.  孔子研究. 2009(06)
[7]政治法的宪法属性辨析[J]. 周祖成.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9(06)
[8]自由观念: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J]. 谢永康.  学海. 2009(06)
[9]关于儒家民本思想历史价值的三个基本判断[J]. 张分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0]类宪法现象刍论——兼论广义宪法史观及宪法史学研究对象的扩展[J]. 谢红星.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9(05)

博士论文
[1]先秦时期社会救助思想研究[D]. 甄尽忠.郑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9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649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