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世俗时代的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问题研究 ————政策解读与案例透视

发布时间:2023-04-01 05:07
  宗教和教育可谓一对“孪生姊妹”,它们在人类诞生之初就开始孕育,并在以后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相互依存,无分彼此,它们一同为人的精神世界的进步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传承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世纪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深刻冲击了传统的宗教与教育关系,为教育走出宗教束缚提供了精神动力。在此基础上,启蒙思想家举起理性主义的大旗,向封建的教会势力、宗教教育展开了更为深刻的批判,试图建立一个以科学真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和世俗的理性主义教育来填补被打倒的天主教神学与宗教教育。教育世俗化思想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导向。 随着启蒙运动的展开和教会权威的衰落,教育事业开始逐渐由教会垄断转向由国家兴办。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开启了法国国家教育体制的先河,随后,英、德、美三国也在18世纪中后期开始了建立国家教育尝试,并都取得了符合各自国情的进展。到了工业时代,公立教育制度在这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学校中的宗教课程越来越少。但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民族性各异、宗教问题差异较大,因此各国在教育世俗化过程中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的模式:激进的排斥模式...

【文章页数】:2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及简要评述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
第一章 追本溯源:教育世俗化思想的缘起
    第一节 教育世俗化思想的社会历史渊源
    第二节 启蒙运动与教育世俗化思想的提出
    小结
第二章 他山之石:西方国家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政策的探索
    第一节 教育世俗化运动与世俗教育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西方各国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的模式及成因
    第三节 当代西方国家宗教与教育关系的新情况与新对策
    小结
第三章 历史回眸:民国时期我国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政策
    第一节 前奏:西学东渐与启蒙思潮
    第二节 演进:民国时期宗教与教育关系的基本政策
    第三节 特例一:庙产兴学与国民政府的汉地佛道教政策
    第四节 特例二:伊斯兰新文化运动与民国政府的回族教育政策
    第五节 特例三:非基督教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与教会教育政策
    小结
第四章 政策梳理:新中国的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政策
    第一节 建国初期我国宗教与教育关系政策
    第二节 “左”倾时代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三节 新时期我国宗教与教育关系政策
    小结
第五章 实证透视:当前我国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状况
    第一节 我国中学教科书中宗教内容的文本分析
    第二节 学生与准教徒的叠合身份认同
    第三节 甘南州寺院与学校的博弈
    第四节 阿语学校对回族两极教育需求的调适
    小结
第六章 理性探索:世俗化主导下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平衡与调适
    第一节 宗教与教育关系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在世俗化取向主导下理性调适宗教与教育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本文编号:3776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776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c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