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陈思和的文学史观念及实践初探

发布时间:2023-04-10 20:50
  陈思和的文学史观念及实践方式,在我国当代学术领域来看堪称独特,且影响广泛。他在批判旧历史主义对文学史研究的诸多不可理之处时,以建构性的学术取向倡导对文学史进行重写,尝试开启“多元化”与“整体观”的文学史写作时代,其原则是以史家自身对文学的“审美理解”来和对“史”的逻辑把握来形成个人化、个性化的文学史写作,并从中显现出文学史的当代性价值及意义。因此,他提出“文学史说到底是一种解释”的解释性文学史观,确定地将其文学史溶入文学批评的可阐释过程之中,从而实现其文学史的历史性与当代性的有机融合,并以其多项价值内涵为我国以至海外人文研究领域产生多种启示及影响。 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被陈思和自称为实践性写作文本,综合体现了他十几年来的多项文学史研究成果,其中包涵他对我国当代文学史结构体例、写作形式、价值立场的个人化创新、确立及坚守,也为当代文学批评的审美取向、思维意识等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与实践,为文学史及文学批评打开了丰富化、运动性的阐释向度。从中,他又以多种批评标准展示“史料”价值并以此在纵向上打开文学史的多种视域,旨欲呈现其对文学史理论视角的发现以及其文本解读的合理性实践,从而展示了其独...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陈思和的文学史观念
    第一节 文学史的“多元化”与“整体观”
        一、“多元化”与“整体观”的基本含义
        二、“整体观”与“多元化”的理论资源
    第二节 文学史是一种解释
        一、文学史解释的当代意识
        二、文学史解释中的“史识”
第二章 陈思和文学史建构的立场与视角
    第一节 陈思和文学史建构的价值立场
        一、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价值立场
        二、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
    第二节 陈思和文学史建构的“民间”视角
        一、文学史中“民间”的相关概念
        二、文学史中的“民间”视域
第三章 陈思和文学史的形式特色
    第一节 以鉴赏为特色的文学史面貌
        一、重视艺术品鉴
        二、诗意与理性的结合
    第二节 以文本细读为根基的文学史写作
        一、透视作品的隐性意义
        二、互文参照的阐释方式
        三、倡导新的启蒙精神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788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788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9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