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国民基础重构

发布时间:2023-10-06 19:06
  本文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阐释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重构国民基础的重要性。下篇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论述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国民基础重构的实现路径。 第一章剖析了论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首先指出现代化是一个变革的概念,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由传统社会和体制向现代社会和体制转变的过程,是基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文明的进步、发展。现代化本身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多层次转变的过程,包含着“新”对“旧”的扬弃。而“新”对“旧”的“扬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是截然分开的,是一个历史连续的过程,它强调每个民族和国家必须也只能在自己已有的历史上根据具体情况去实现现代化。因此,现代化进程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文章指出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从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型的过程,从传统法制向现代法治的发展过程,是人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向法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的变革过程。它包括法律制度规范现代化、法律组织机构现代化、法律观念的现代化、法律指导思想的现代化以及法律运作...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国民基础之于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性
    第一章 国民基础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
        第一节 现代化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一、现代化概念溯源
            二、现代化的含义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在逻辑
            一、何谓法制现代化
            二、法制现代化不是西方化
            三、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法制现代化
        第三节 国民基础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
            一、法制现代化的国民基础的含义辨析
            二、国民基础对于实现法制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四节 国民基础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一、中国法制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国民基础建设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关键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日益定型的路径选择使得国民基础重要性日益凸现
    第二章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考察及反思
        第一节 清末刑事诉讼制度的革新与实践
            一、理念创新
            二、制度建构
            三、清末变革实践之评议
        第二节 形式的不断完备与价值理念的萎缩——南京临时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刑事诉讼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
            一、刑事诉讼法律原则的确立与发展
            二、制度实践
            三、民国时期刑事诉讼变革之评议
        第三节 建国后至1979年新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一、刑事诉讼制度的理论来源
            二、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及初步发展
            三、建国后至1979年刑事诉讼制度之评议
        第四节 国民基础的缺失是中国法制现代化最严重的阻碍
    第三章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现状及其国民基础审视
        第一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
            一、刑事诉讼法是一部人权保障法
            二、刑事诉讼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独立价值
            三、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发展能够有力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现状
            一、程序法的独立价值和程序正义观念深入人心
            二、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进程加快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国民基础是制约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瓶颈
            一、我们前进的起点——刘涌案: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博弈
            二、刑讯逼供屡禁不止与调解制度的新生——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三、“辩诉交易”第一案——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博弈
            四、舆论杀人——司法独立与“民意”的博弈
            五、立法与普法——国家与社会的博弈
            六、本文的基本立场
下篇 国民基础重构的实现路径
    第四章 创新刑事诉讼法律文化:国民基础重构的精神支柱
        第一节 国民的价值认同和精神仰赖是创新刑事诉讼法律文化的应有之意
            一、法律观念、法律意识与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
            二、国民价值认同和精神仰赖对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意义
        第二节 创新刑事诉讼法律文化的现实基础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传承不能割断
            二、西方法律文明成果的积极借鉴必不可少
        第三节 创新刑事诉讼法律文化的目标选择
    第五章 改革法律教育:国民基础重构的基本前提
        第一节 法律教育在国民基础重构中的重要意义
            一、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二、中国法律教育的性质及其历史任务
            三、法律教育是刷新法律文化,巩固我国法制现代化国民基础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中国法学教育和在职法律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一、法学教育和在职法律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改革我国法学教育和在职法律教育的主要对策
        第三节 完善普法教育健全法律援助制度
    第六章 树立司法公信力:国民基础重构的核心动力
        第一节 司法信任的内涵与功能
            一、关于信任的学说
            二、司法信任的含义和功能
            三、司法信任的生成条件
        第二节 司法独立:中国司法公信力生成的体制保障
        第三节 建设为民的、便民的司法制度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基础
            一、以对权利的保护为逻辑基点完善现有刑事司法制度
            二、完善公民法律参与的有关制度,推动法治秩序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法律职业共同体: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基本需要
            一、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基本需要
            二、我国法律职业群体的现状分析
            三、加强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几点设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852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852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