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韩国文化对延边朝鲜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25 14:55

  本文关键词:韩国文化对延边朝鲜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 2013年

韩国文化对延边朝鲜族的影响

徐庆星  

【摘要】:延边地区文化因为诸多的历史因素,她的传统文化可谓多姿多彩便丰富多样朝鲜族在近代和现代迁入到中国边疆延边,延边朝鲜族15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她的文化逐步形成了及区别与朝鲜半岛文化及其他世界各地的朝鲜族文化,又区别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延边朝鲜族的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时代性、传统性的特征。 2012年是中韩建交二十周年的日子。在建交二十周年期间,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都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建交以后的中韩关系,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范围之广泛,程度之深入,在国际关系中实属罕见。一直以来,民族文化都是我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热门话题。在我国,由于受到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少数民族大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文化的融合与同化。尤其少数民族往往扮演着弱势群体的角色,所以,少数民族的文化也自然的成为了主流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弱势文化。 延边朝鲜民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延边朝鲜族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而我国的朝鲜民族由于本身特殊的历史经历和现实的冲击中比较好的保存着自己固有的语言、风俗习惯、文化等。在经过无数次的考验后朝鲜民族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传统文化传承到至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之下,朝鲜族的传统文化体系逐渐被打破,而新的文化体系尚未形成之际,很多朝鲜族,特别是在新千年的年青一代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感到困惑和迷茫。朝鲜由于近几年来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政治的不安等因素,导致了我国的朝鲜民族和北朝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减少,而恰恰相反,韩国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济腾飞后,中国朝鲜族和韩国慢慢从经济上、文化上交流更多。特别是在中韩建交之后,延边朝鲜族用自己的亲戚、人缘关系、语言文化等优势,活跃的与韩国进行各种经济与文化交流。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也有不少韩国迁移者入住在延边州开始生活。这些因素更加有力的给了延边朝鲜族与韩国交流文化的时代机遇。 本论文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实地调查方法和各种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韩国文化对延边朝鲜族的影响和变化为出发点,阐明韩国文化对延边朝鲜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延边朝鲜族本身在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立足于延边朝鲜族的文化的实际,提出了可行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131.26;C9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晓云;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化[J];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2 范庆超;;时代缩影·民族悲歌·心灵憩园——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诗歌创作[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孙启林;周世厚;;东北亚教育变革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对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教育变革历程的审视与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4 韩基灿;;发展延边朝鲜族民族文化表演艺术产业的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5 许明哲;论当代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战略[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李英花;崔哲浩;;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民俗旅游节庆认知态度的实证研究——以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博览会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朴美兰;;朝鲜族人口变迁对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李希 ,杨华 ,李映州;论新形势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教育改革[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9 邢莉;;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全信子;中国朝鲜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李晶;朝鲜族的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朴美兰;民族学视野下的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金度延;当代韩国艺术市场研究(2005-2009)[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金成;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纪念品开发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康鸿鹏;当代朝鲜族大学生认同意识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王付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朴东勋;中国朝鲜族文化价值意识的变迁[D];延边大学;2002年

6 季顺莉;韩国“新村运动”对延边州“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延边大学;2007年

7 李容国;延边州朝鲜族对外劳务对延边州社会的影响及对策[D];延边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孝梅;;现代化冲击下的农耕文明传承研究——以贵州苗族芦笙文化传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2 徐东海;吕暮瑾;;基于需求层次提升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变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3 彭瑛;;安顺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陈艳美;论现代化语境中西部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5 肖占君;;教育科研中人类学思维的艺术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6 冯跃;;人性与人格的人类学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韦晓康;赵志忠;;陀螺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及其特征——以云南景谷县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8 刘坚;徐长红;吕赟;;论现代化语境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9 祁丽;张永华;宫剑波;张帅;;延边朝鲜族人口流动中思想观念的变化[J];才智;2010年28期

10 傅金洁;;从生态人类学角度看宫崎骏的动画《风之谷》[J];才智;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占军;;宁夏地区回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调查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孙杰远;;文化的断裂与教育的使命[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郑晓云;;论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权的保护[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胡鞍钢;温军;;入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沛照;;话语边缘与原生态文化反思——一个苗族村落教育的民族志记述[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6 常永才;李勇;;少数民族寄宿学校应避免“好心”办成坏事——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制学校的历史启示[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2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周小艺;兴盛、衰落与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范庆超;抗战时期东北作家研究(1931-1945)[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董强;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界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杜倩萍;当代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高仙玉;中国朝鲜族舞蹈与韩国民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地曼.阿宝财;和田玉的商业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余从刚;柱式艺术中生命意识的表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慧达;海岛发展变迁的人类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喻海伦;福州义序半田村民间信仰文化人类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俊颖;大连地区朝鲜族与韩国迁移者的民族认同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康茜;外在成长与内在救赎[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贾伟斌;试论全球化的本质与特征[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睿;;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2 李莹,张小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3 齐成喜;陈柳钦;陆文龙;;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4 麻国庆;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马戎;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8 蒙吉军,崔凤军;北京市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赵洪君;出国劳务对延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申浩,盛翠兰;中国朝鲜民族与朝鲜半岛民族音乐的比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理论与实践[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马勇 李玺;[N];中国旅游报;2002年

3 傅华;[N];光明日报;2006年

4 千万修;[N];延边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全信子;中国朝鲜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李晶;朝鲜族的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管延江;中国延边地区对韩国劳务输出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华;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丽颖;朝鲜族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罗艳玲;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陆妍旭;朝鲜族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明哲;论当代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战略[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姜淳和;对延边朝鲜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崔永哲;延边朝鲜族地区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东疆学刊;2001年02期

4 姜镕泽;;中国朝鲜族网络聊天语言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宋官德;;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延边朝鲜族的民族平等政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6 全红,金德子;对民族文化深层底蕴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边永奉;;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以延边地区为例[J];满族研究;2010年04期

8 任范松;;漫谈延边朝鲜族文学的风格[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9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总目录[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10 宋存学;美丽的金达莱为谁开放 延边朝鲜族话剧团生存状态调查[J];中国戏剧;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灿;金秀男;金英顺;金华;崔镇花;陈瑛;;慢性肾脏病在中国延边朝鲜族地区的发病趋势[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集朝鲜族医药科研、临床、教学为一体 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 延边朝鲜族民族医医院[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瑞娜;南颖;;图们江地区朝鲜族社会结构及社会网络的空间演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梁玉今;;论兴边富民与民族人口研究—以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为中心[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洋;王伟杰;吕福庆;杨康鹃;张子波;金雄吉;金梅花;葛睿;金艳花;;中国延边朝鲜族和汉族PPAR-γ2基因Pro12Ala和PGC-1基因IVS2+52 C>A联合变异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全贵红;金东洙;;中国延边朝鲜族和延边汉族apoB、D17S 30VNTR多态性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杨康鹃;张子波;金艳花;金雄吉;王欣昊;金梅花;;中国延边朝鲜族与汉族基因组SNPs研究[A];第六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文摘汇编[C];2005年

8 修景会;王伟杰;吕福庆;杨康鹃;张子波;金雄吉;刘洋;孙连平;金艳花;;延边朝鲜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的群体遗传学分析[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郑玉淑;孙阳;黄顺善;;延边朝鲜族地区血糖、血脂与血流变相关性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金莲子;金香兰;金姬淑;;朝鲜族学生身高胸围肺活量体育素质对比分析[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3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开举 金明珠;[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2 记者 林雪 赵洪亮;[N];延边日报;2005年

3 记者 刘姗姗;[N];吉林日报;2008年

4 记者 林雪;[N];延边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冯树伟;[N];延边日报;2010年

6 记者 高吉龙;[N];延边日报;2006年

7 记者 郎春红;[N];延边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姜三童;[N];延边日报;2007年

9 记者 高吉龙;[N];延边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姜三童;[N];延边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美兰;民族学视野下的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张子波;延边朝鲜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遗传特征及其与LDLR、apM-1和PPAR-γ2基因相关性[D];延边大学;2011年

3 杨康鹃;延边朝鲜族与汉族2型糖尿病与PPAR-γ2、apM-1和PGC-1基因SNPs相关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4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崔英锦;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李承律;东北亚国际合作时代朝鲜族社会文化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李洪锡;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领事馆警察机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8 全信子;中国朝鲜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高承龙;伪满洲国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庆植;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中国民族政策及朝鲜族历史、现状与未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庆星;韩国文化对延边朝鲜族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3年

2 邓显微;解放后延边朝鲜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13年

3 金中浩;延边地区朝鲜族生活史口述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4 李世业;延边朝鲜族中小学三语教学中若干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5 安仁淑;中国延边朝鲜族城市老年教育研究--老年终身教育探讨[D];延边大学;2003年

6 金成;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纪念品开发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7 裴香花;延边朝鲜族家庭教育理念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8 林海顺;延边地区的人口环境号可持续发展[D];延边大学;2005年

9 金太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尹贤哲;延边朝鲜族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韩国文化对延边朝鲜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26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