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城市新文化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09:13

  本文关键词:城市新文化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作为“最崇高的人类文化熔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大尺度的文化景观。21世纪,城市带着曾经的繁荣与失落、激昂与迷惘进入一个经历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变革的时代。此时发展具有丰富文化存量、创造性文化产出的城市新文化空间,成为城市寻找到发展真谛与坐标,从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张扬城市宜居性和人文精神内涵的关键。因此,考察城市新文化空间,是形成城市新文化发展观念的题中之义,是创造和谐舒适、生态持续、充满活力和各具特色的人居环境的时代诉求,成为深刻认识城市发展现实,理性思索城市发展未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转型、制度创新和价值重构的有力阶梯。本文结合城市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空间转向”,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外在形象和精神文化三个统一出发,阐释城市新文化内涵。然后分析了城市新文化空间表层可视的城市文化形态、中层可品的城市特有习俗和深层可敬的城市集体性格,并讨论了城市新文化空间对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和市民精神心理素质的功能。通过阐述构建漂亮的城房、人文的城市、和谐的城规,提炼文化精粹,开发活力基因,激活创新引擎,创建一个形神兼备、多元通和、与时俱进,充满秩序与活力,富有个性魅力的城市新文化空间,为城市管理者的科学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有:(一)城市新文化的内涵是返本开新、秀外慧中、构建城市新文化—环境范式达到市民可持续的诗意栖居。(二)城市新文化不仅是城市空间发展的产物,它还作为一种生产力“资本”参与到空间建设中,成为衡量城市精神世界和人文价值的尺度。(三)城市新文化空间要求营造反映城市环境特质、文脉传承、功能体验的城建独特文化意象;营造和谐有序、开放共享、集约高效、涵容群体精神体验交流的公共文化空间、产业文化空间、人际文化空间,以建立多层次、网络化、混合化的城市新文化空间;制定和谐城规为城市新文化可持续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空间 新文化 城市 新文化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2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5
  • 1.1.1 研究背景13-15
  • 1.1.2 研究意义15
  • 1.2 研究现状综述15-20
  •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16-18
  •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18-20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20-22
  • 1.3.1 研究内容20-21
  • 1.3.2 研究方法21-22
  • 第2章 城市新文化内涵解析22-32
  • 2.1 城市新文化是城市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统一22-24
  • 2.1.1 城市物质环境是城市新文化的符号表征22-23
  • 2.1.2 城市人文环境是城市新文化的优化要求23
  • 2.1.3 城市新文化—环境范式——可持续的诗意栖居23-24
  • 2.2 城市新文化是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24-27
  • 2.2.1 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新文化的发展源泉24-25
  • 2.2.2 城市现代文化是城市新文化的创新动力25-26
  • 2.2.3 城市新文化基因——返本开新26-27
  • 2.3 城市新文化是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文化的统一27-32
  • 2.3.1 城市外在形象是城市新文化的意象感知28-29
  • 2.3.2 城市精神文化是城市新文化的根柢灵魂29-30
  • 2.3.3 城市新文化理念——秀外慧中30-32
  • 第3章 城市新文化空间的三个层面32-44
  • 3.1 表层可视的城市文化形态32-38
  • 3.1.1 城市空间的形态格局32-35
  • 3.1.2 城市空间的文化分区35-37
  • 3.1.3 城市空间的文化节点37-38
  • 3.2 中层可品的城市特有习俗38-40
  • 3.2.1 城市特有习俗的空间表现形式38-39
  • 3.2.2 城市特有习俗的空间环境因素39
  • 3.2.3 城市特有习俗的空间传承特征39-40
  • 3.3 深层可敬的城市集体性格40-44
  • 3.3.1 作为城市空间文化环境的高度概括40-41
  • 3.3.2 作为城市空间文化特性的融通凝练41-42
  • 3.3.3 作为城市空间文化个性的品牌标识42-44
  • 第4章 城市新文化空间功能的三个要素44-54
  • 4.1 城市新文化空间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44-47
  • 4.1.1 赋予经济发展以文化意义44-45
  • 4.1.2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5-46
  • 4.1.3 转变城市经济的增长方式46-47
  • 4.2 城市新文化空间有助于推动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47-50
  • 4.2.1 促进城市管理理念的变革48
  • 4.2.2 加强了城市文化治理能力48-49
  • 4.2.3 提高城市更新的管理效能49-50
  • 4.3 城市新文化空间有助于提升市民的精神心理素质50-54
  • 4.3.1 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的需求51-52
  • 4.3.2 增强市民群体心理的引导52
  • 4.3.3 实现市民全面协调的发展52-54
  • 第5章 城市新文化空间的营造54-65
  • 5.1 更漂亮的城房54-57
  • 5.1.1 城建整体新文化意象的营造54-55
  • 5.1.2 城房风格新文化意象的营造55-56
  • 5.1.3 装饰设计新文化意象的营造56-57
  • 5.2 更人文的城市57-61
  • 5.2.1 城市公共新文化空间的营造57-59
  • 5.2.2 城市产业新文化空间的营造59-60
  • 5.2.3 城市人际新文化空间的营造60-61
  • 5.3 更和谐的城规61-65
  • 5.3.1 完善城市新文化政策61-62
  • 5.3.2 打造高素质的文化政府62-63
  • 5.3.3 扶持民营文化机构和城市自由文化艺人63-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0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0-71
  • 致谢71

  本文关键词:城市新文化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1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a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