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我国满族说部文化的保护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09:05

  本文关键词:我国满族说部文化的保护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满族,作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绵延不断的文化传统和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有造型别致的剪纸艺术、生动形象的刺绣艺术、旋律优美的满族音乐和生动精彩的满族说部等。在这些众多的艺术品类中,说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未知而又陌生的。满族说部作为中国三大口述文化史诗民族口述的代表作,蕴含了很多民族情感的因素,是满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文化中将自然和历史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满族说部的保护主要是针对其内容的保护传承,很少有将说部文化的保护上升到政策层面上来,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保护和传承满族说部文化,为其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保护满族说部文化的必经之路。站在公共政策的角度上搜集资料,能纵观满族说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政策现状,从而分析出了目前的保护政策主要存在着主体单一、缺乏客体认同、内容零散、落实缓慢、监督不力和缺乏保护区建设等问题,而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间接主体参与政策的积极性不高、相对人政策表达渠道窄、政策内容不完善、政策执行力较低、监督体系不完善和保护区环境复杂等原因。通过分析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经验,结合满族说部文化的保护实际,总结出了完善我国满族说部文化的保护政策建议,建议主要包括:明确保护主体的责任、拓宽相对人表达意见的渠道、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提高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完善监督体系、加快满族说部文化的生态保护区建设等内容。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研究满族说部文化,旨在通过针对说部文化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原因,提供相对应的建议,从而为相关部门制定或完善满族说部文化的保护政策提供一个参考说明。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说部文化 保护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一)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二)国内研究现状12-13
  •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13-14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4-15
  • (一)研究思路14
  • (二)研究方法14-15
  • 四、研究创新点和难点15-16
  • (一)研究的创新点15
  • (二)研究的难点15-16
  • 第二章 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基本理论16-23
  • 一、相关概念界定16-18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16-17
  • (二)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17-18
  •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构成18-22
  •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主体19
  •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客体19-20
  • (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内容20
  • (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过程20
  • (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环境20-22
  • 三、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重大意义22-23
  • (一)有利于完善落实我国的民族文化政策22
  • (二)有利于丰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22
  • (三)有利于为实践提供形式多样的保护措施22
  • (四)有利于树立社会公众参与文化保护的自觉性22-23
  • 第三章 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原因23-32
  • 一、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现状23-24
  • 二、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24-28
  • (一)我国满族说部文化的保护政策主体单一24-25
  • (二)传承人和民众缺乏对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认同25-26
  • (三)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内容较少26
  • (四)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落实情况堪忧26-27
  • (五)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缺乏监督27
  • (六)我国满族说部文化的保护政策的文化生态环境还未形成27-28
  • 三、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28-32
  • (一)间接主体缺少参与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积极性28-29
  • (二)政策相对人表达意见的途径较少29
  • (三)我国满族说部文化的保护政策体系不完善29-30
  • (四)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执行力较低30-31
  • (五)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监督体系不完善31
  • (六)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文化生态环境比较复杂31-32
  • 第四章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经验与启示32-39
  • 一、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经验32-35
  • (一)英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经验32-33
  • (二)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经验33-35
  • (三)启示35
  • 二、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经验35-39
  • (一)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文学保护政策的经验35-36
  • (二)西藏《格萨尔》史诗保护政策的经验36-37
  • (三)启示37-39
  • 第五章 完善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措施39-44
  • 一、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明确保护主体的责任39-40
  • 二、拓宽政策相对人意见表达的渠道,,积极采纳良策40
  • 三、完善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相关体系内容40-41
  • (一)制定规范而系统的管理制度40-41
  •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41
  • 四、提高政府保护说部文化的政策执行力41-42
  • (一)提供足够有效的资源41-42
  • (二)明确权责分明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调试政策42
  • 五、完善我国满族说部文化保护政策的监督体系42
  • 六、加快满族说部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42-44
  • (一)加快满族说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42-43
  • (二)加快满族说部文化的教育机制普及43
  • (三)注重满族说部文化传承地区文化氛围的影响43-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介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雨;;“满族说部研究”座谈会纪要[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4期

2 高荷红;;满族说部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研究——第一批出版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的介绍[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吕萍;;满族说部之佳作——《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8期

4 吕萍;;民族兴盛的历史画卷——论满族说部《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J];满族研究;2009年04期

5 高荷红;;关于当代满族说部传承人的调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2期

6 ;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10期

7 王卓;;满族说部的分类标准与分类方式[J];东北史地;2012年02期

8 朱立春;富育光;;满族说部的传承与保护[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5期

9 詹娜;江帆;;满族说部传承人的文化特质与叙事旨向[J];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10 谢忆梅;金丽莹;;“满族说部”的口头艺术与文本艺术之比较[J];满族研究;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萍;;满族说部刍议[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抢救满族说部见成效[N];人民日报;2005年

2 吉林省文化厅;吉林:满族说部保护见成效[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吉林成立满族说部学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记者 高菲;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N];吉林日报;2011年

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满族说部研究——叙事类型的文化透视”负责人、辽宁大学教授 江帆;“满族说部”研究断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郝欣 曾江;满族说部研究扎实推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江山;抢救满族民间说部艺术[N];今日信息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宋莉;满族说部:北方民族的史诗[N];长春日报;2006年

9 李晓林;满族说部:到哪里去找“金子一样的嘴”[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马铱潞;说说满族说部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宸羽;我国满族说部文化的保护政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满族说部文化的保护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1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f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