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网络微视频与青年亚文化风格转向

发布时间:2017-05-07 20:01

  本文关键词:网络微视频与青年亚文化风格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年亚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普遍的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甚至是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青年群体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他们不满于既定的僵化的社会文化格局,以规则越轨和文化偏离的方式对主流文化进行批判,以此推动整个社会文化进行代际更替实现自我超越。当下的中国社会,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普及,赛博空间成为青年群体进行亚文化实践的新平台。网络微视频作为青年群体表达自己、关注社会的新方式,以其独特的生动性、直观性、丰富性成为青年亚文化实践的典型代表。对于网络微视频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当代亚文化实践的风格特点。今天的中国社会,消费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交叠共生为青年亚文化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这也使得当代的青年亚文化表现出和前网络时代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其一,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便利性和共享性,青年亚文化在更为广泛的青年群体中传播并产生更大的影响,青年亚文化实现了由小众的局部亚文化到大众的普泛亚文化的转向;其二,信息技术革命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性影响使得青年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倾向;其三,在消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共同影响下,青年亚文化逐渐转向以多元性和娱乐性为特点的“后亚文化”时代。本文以网络微视频为切入口,研究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当代转向,以希望对把握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形势与特点,理解当下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疏通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交流互通的渠道,实现文化的多样共生和有效转型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网络微视频 青年亚文化 风格转向 消费主义 后现代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序言7-10
  • 第一章 青年亚文化?微视频?自媒体10-27
  • 第一节 青年亚文化的前世今生10-19
  • 一、亚文化脱胎于文化的自我批判10-13
  • 二、亚文化风格13-16
  • 三、前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风格16-19
  • 第二节 微视频:视觉文化的宠儿19-23
  • 一、文化走向视觉时代19-21
  • 二、“微”言不求“大义”21-23
  • 第三节 网络搭台,青年编导,,视频唱戏23-27
  • 一、赛博空间与“新广场”文化的兴起23-25
  • 二、自媒体时代的播客平台发展25-27
  • 第二章 新媒介语境下亚文化风格的呈现形式27-41
  • 第一节 创作动机的“表演化”风格27-29
  • 一、边缘的存在状态:用视频表达自己27-28
  • 二、个性标榜——青年摘不掉的标签28-29
  • 第二节 视频内容的“小叙事化”风格29-32
  • 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29-31
  • 二、失意青春的呐喊31-32
  • 第三节 传播渠道的“碎片化”风格32-35
  • 一、碎片化生存的现代人32-33
  • 二、手机在手,说走就走33-35
  • 第四节 认同与超越——传播受众的“双重性”风格35-38
  • 一、孤独的人群——在他人中需求身份认同35-37
  • 二、反叛的时尚37-38
  • 第五节 价值颠覆——传播效果的“解构性”风格38-41
  • 一、公民新闻的兴起38-39
  • 二、真相的重构39-41
  • 第三章 抵抗风格、消费风格、娱乐风格的三重奏41-51
  • 第一节 商业意识的渗透41-44
  • 一、从反叛风格到消费风格41-42
  • 二、品牌营销的工具42-43
  • 三、正规军的到来——微电影的诞生43-44
  • 第二节 主流文化的招安44-47
  • 一、由怒目金刚到菩萨低眉44-45
  • 二、主流媒体的收编45-46
  • 三、娱乐消解反叛46-47
  • 第三节 将“革命”进行到底47-51
  • 一、亚文化的反收编47-48
  • 二、暧昧化的抵抗48-51
  • 结语51-54
  • 参考文献54-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俊;;试论后现代视阈下的网络文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2 黄晓武;文化与抵抗——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3 曾一果;;抵抗与臣服——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新媒体数字短片[J];国际新闻界;2009年02期

4 周丹;;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起点:理查德·霍加特与“电唱机男孩”[J];国际新闻界;2009年12期

5 陈霖;邢强;;微视频的青年亚文化论析[J];国际新闻界;2010年03期

6 黄瑞玲;;亚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芝加哥学派到伯明翰学派[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11期

7 马中红;;西方后亚文化研究的理论走向[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晏辉;;网络原创视频传播中网民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特征分析[J];新闻界;2007年06期

9 胡疆锋;陆道夫;;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10 何海巍;;大学生网络视频现象与青年文化[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丽华;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及其价值意义[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丽娟;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抵抗[D];复旦大学;2011年

3 邓菁;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微博客文化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松;认同的空间:青年亚文化视野下的手机电影[D];安徽大学;2011年

5 刘吉冬;中国互联网青年亚文化及其商业收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魏玉皎;土豆网再编视频中的青年亚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吴长庆;媒介在当代青年亚文化形成中的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佰娟;论微视频的个体表达及其文化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俊涛;中国网络恶搞视频传播的探索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邢强;微视频的媒介品质与时代意义[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微视频与青年亚文化风格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0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a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