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西方海洋精神的历史回顾与当下审视

发布时间:2017-05-08 08:02

  本文关键词:西方海洋精神的历史回顾与当下审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西方海洋大国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西方海洋精神,而不同时期的西方海洋精神又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对西方社会的发展起到能动的反作用。回顾世界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西方强国的发展都与其经略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和树立海洋精神密切相关。21世纪作为海洋的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的眼光投向海洋,海洋战略地位的逐步上升,海洋空间的开发逐渐扩大,使海洋成为新世纪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本文以西方海洋精神为研究主体,从历史的视角出发,首先明确精神、海洋精神概念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重点探讨西方海洋精神的内涵、特点、本质,着眼当下西方大国发展现状审视西方海洋精神存在的内在困境,并通过分析,在精神内部寻找更好的出路。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以精神动力为主要的着眼点进行论述,对西方海洋精神的当前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明确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归纳总结。第二章通过介绍精神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西方海洋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不同时期的西方海洋精神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第三章主要对西方海洋精神的总体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作为现代西方海洋强国崛起的精神指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第四章阐述西方海洋精神的本质内核,海权理论的提出与主权观念的新发展,西方海洋精神在本质要求维护海洋国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实施本国的制海权。第五章从当下的视角审视西方海洋精神的内在困境与外部后果,分析西方海洋精神自身的缺陷,探讨西方海洋精神的和平、共赢、绿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西方海洋精神 历史回顾 当下审视 海洋强国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16-17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研究思路16-17
  • 第二章 西方海洋精神的相关概念及基本内涵17-26
  • 2.1 西方海洋精神的相关概念17-21
  • 2.1.1 精神17-19
  • 2.1.2 海洋精神19
  • 2.1.3 西方海洋精神19-21
  • 2.2 西方海洋精神的基本内涵21-26
  • 2.2.1 勇于探索的冒险精神——早期的探索时期21-22
  • 2.2.2 侵略扩张的战神精神——大航海时期的扩张22-24
  • 2.2.3 多面发展的创新精神——航海工具的发明及海洋的综合利用24-26
  • 第三章 西方海洋精神的总体特征26-39
  • 3.1 早期西方文明的海洋特质26-30
  • 3.1.1 理性精神26-28
  • 3.1.2 自由精神28-30
  • 3.2 现代西方海洋精神的出现30-33
  • 3.2.1 现代西方社会的构成要素30-31
  • 3.2.2 现代西方海洋精神的特点31-33
  • 3.3 现代西方海洋强国的崛起33-39
  • 3.3.1 美国的海上崛起之路33-35
  • 3.3.2 俄罗斯大陆性的海洋传统35-36
  • 3.3.3 日本岛国的海洋战略36-39
  • 第四章 西方海洋精神的本质内核39-47
  • 4.1 西方海洋精神的本质属性39-45
  • 4.1.1 海权概念的提出及发展39-43
  • 4.1.2 西方主权观念的新发展43-45
  • 4.2 西方海洋精神的本质要求45-47
  • 4.2.1 西方海洋国土观念的形成45
  • 4.2.2 西方海洋国土观念的法制化45-47
  • 第五章 西方海洋精神的当下审视47-55
  • 5.1 西方海洋精神的内在困境47-49
  • 5.1.1 国际交往中的霸权理念47-48
  • 5.1.2 崇尚争夺的经贸观念48
  • 5.1.3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48-49
  • 5.2 西方海洋精神的外部后果49-52
  • 5.2.1 海岛主权争端的频发49-50
  • 5.2.2 海上贸易安全的威胁50-51
  • 5.2.3 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51-52
  • 5.3 西方海洋精神的出路52-55
  • 5.3.1 引入和平主义的交往精神52-53
  • 5.3.2 融入合作共赢的贸易精神53
  • 5.3.3 培育亲近环境的生态精神53-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58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58-59
  • 致谢59-60
  • 作者简介6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海洋精神的历史回顾与当下审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0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a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