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新农村建设中贫困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16:11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贫困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人口数量占有绝对的比重,农村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贫困现象依旧是阻碍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问题,在深入研究贫困现象的过程中,本文发现扶贫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是无论政府投入多少物力、人力、技术方面的支持都无法使农村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因此,本文把重点放在了文化这一因素上,称为贫困文化。此文阐述了贫困文化作为贫困人口的一种心理自我保护机制,长此以往难以彻底根除,并且使他们陷入泥潭中难以自拔。所以,扶贫计划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使农民从思想上摈弃他们的思维定势,形成新的文化价值体系,提升农民的文化意识。本文通过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贫困地区的现状、阻碍其进步和发展的因素及其影响,进一步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由来、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贫困文化的定义做了全方位的分析,并从贫困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现有的一些文化的负面表现形式。第三部分,追溯这些负面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原因,试图找到阻碍贫困地区文化发展的影响性因素。第四部分,重点研究对贫困地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找到相应的对策,启发农民的思想,重构反贫困的文化价值体系,开拓贫困地区的反贫困路径,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贫困文化 农村 反贫困 价值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4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目的9-10
  • 1.1.3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10-12
  •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的现状11-12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4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3.3 研究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贫困文化及其表现14-26
  • 2.1 农村贫困文化的概念及界定14-18
  • 2.1.1 农村贫困文化的概念14-15
  • 2.1.2 农村贫困文化的主体15-17
  • 2.1.3 农村贫困文化的性质17-18
  • 2.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贫困文化的表现18-26
  • 2.2.1 小福即安,消极无为的人生观19-20
  • 2.2.2 读书无用,从众随俗的教育观20-21
  • 2.2.3 小农本位,重农轻商的经济观21-22
  • 2.2.4 盲目攀比,缺乏统筹的消费观22-23
  • 2.2.5 盲目跟从,求神拜祖的宗教观23-26
  • 第三章 农村贫困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及原因26-36
  • 3.1 农村贫困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26-29
  • 3.1.1 农村贫困文化使新农村建设缺乏必需的文化动力26-28
  • 3.1.2 农村贫困文化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脱贫解困的进程28-29
  • 3.2 农村贫困文化对新农村建设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29-36
  • 3.2.1 文化教育贫困是形成贫困文化的决定力量30-31
  • 3.2.2 宗族意识是农民的选择性困惑31-32
  • 3.2.3 不良消费习惯是农民的内在障碍32-34
  • 3.2.4 淡薄的生态意识是农民思想的外力作用34-36
  •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贫困文化的对策36-54
  • 4.1 重构反贫困文化的价值体系,实现文化富农36-41
  • 4.1.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重视农民的文化主体作用36-37
  • 4.1.2 倡导文化扶贫,加强文化扶贫力度37-39
  • 4.1.3 加大宣传力度的引导,,强化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自觉39-41
  • 4.2 畅通农村反贫困文化路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1-46
  • 4.2.1 加快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整体文化水平41-43
  • 4.2.2 强化农业科技意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43-44
  • 4.2.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解决农民后顾之忧44-46
  • 4.3 发挥政府反贫困的文化引领作用,促进社会和谐46-54
  • 4.3.1 高度重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抓好农村的教育工作47-48
  • 4.3.2 农民转变其自身的思想观念,实现角色的准确定位48-49
  • 4.3.3 倾听农民的心声,树立优秀农民的典型示范作用49-50
  • 4.3.4 大力扶持优秀民间文化,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50-51
  • 4.3.5 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秀琴;;新农村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J];新农村;2007年09期

2 黄幼钧;;新农村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J];杭州通讯;2006年09期

3 侯体湘;;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时代人物;2007年12期

4 贺建平;;再掀新农村建设新高潮[J];政府法制;2006年11期

5 何绍辉;;村社共同体:新农村建设的本位取向[J];文史博览;2006年20期

6 黄陵东;;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应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胡忠英;赵永行;;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J];沧桑;2007年05期

8 张艳;;增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能力[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7期

9 董沛文;;论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沧桑;2007年06期

10 王建民;;以点带面 务求实效 扎实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J];黑龙江史志;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成友;;对贵州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2 席长青;;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十个关系[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3 刘丽;;进一步推进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胡立安;;沅江市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性思考[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5 童万亨;陈国j;;谈谈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罗讯;;浅谈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仁跃;;对云南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永志;;增强“造血功能”,迫切呼唤新农村建设的阳光雨露——关于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投入取向问题的思考[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9 资威如;刘孜龙;;新农村建设运行体制初探[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廖星臣;;非均衡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的实现路径选择[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撰稿 李小群;新农村建设的必解之结[N];安徽经济报;2006年

2 丁国华;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N];安徽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黄河 通讯员 马荣伟;地区新农村建设确定下半年工作重点[N];阿克苏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蒋晓俊 朱晓 通讯员 白和斌;地区出台三个文件指导新农村建设[N];阿克苏日报;2006年

5 寇全军 甘新贤;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N];安阳日报;2006年

6 王建诚(作者系安阳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新农村建设——人大代表如何充分发挥作用[N];安阳日报;2006年

7 记者 吴世永 邹玲;自治州组团赴内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N];博尔塔拉报;2007年

8 王晓然;新农村建设不是“劫”城“济”村[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9 记者 包晶;我市培训新农村建设帮扶干部[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10 吴畏;“新农村建设”别异化为“新农村开发”[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哲;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关键问题及推进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常亮;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陈雪原;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梁修群;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胡钟平;新农村建设资金绩效评估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陈钦华;湘西山区生态农村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王立民;基于村庄演化视角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8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郑宝华;财政资源配置制度视野里的新农村建设主体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娇阳;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蒋峗;转型期中国乡镇企业对新农村建设贡献度的研究[D];五邑大学;2015年

3 许京霞;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吕扬;浅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郑兴钰;科技支撑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浩;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阮文德;越南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蔡杰;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9 祁麟;基于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机制的城乡统筹发展对策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10 李妍;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贫困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69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f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